[发明专利]一种低排放硫磺赤泥沥青混凝土改性剂的生产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08741.6 | 申请日: | 2015-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2496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8 |
发明(设计)人: | 孟昭;赵世龙;杨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95/00 | 分类号: | C08L9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8 | 代理人: | 郭官厚 |
地址: | 71005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排放 硫磺 沥青 混凝土 改性 生产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沥青改性剂的制备装置,具体为一种低排放硫磺赤泥沥青混凝土改性剂的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专利是立足于相关材料发明专利(专利申请名:一种沥青改性剂及其工业生产方法与应用;申请号:201410373190.1)基础上所申请的相关工业化生产装置专利。该新型低排放硫磺赤泥沥青改性剂不仅具有多项优于目前国内外公认的SEAM产品(一种沥青改性剂)的性能,而且能够有效地消除硫磺改性沥青中存在的H2S释放难题,并为工业固体废弃物——赤泥的综合再利用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路径,从环保和成本两方面看,其性价比优势非常高,在新兴技术领域中有更大的应用潜力。由于该产品是最新研究的成功,目前市场上没有其对应的生产设备,所以,研制与此种新型低排放硫磺赤泥沥青改性剂配套的生产设备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排放硫磺赤泥沥青混凝土改性剂的生产设备,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低排放硫磺赤泥沥青混凝土改性剂的生产设备,包括扶梯、提升机、进料漏斗、烘箱、搅拌釜、U型槽、料筒一、支架、减速器、导气管、电机、料筒二及电机座,所述搅拌釜及烘箱安装在支架上,所述扶梯及提升机设置在支架的一侧,所述搅拌釜的上部设置进料漏斗、导气管及电机座,所述导气管设有活接头及球阀开关,导气管下部设置料筒二,所述减速器及电机安装在电机座上,所述电机座内部设有联轴器,联轴器由轴承座固定,所述轴承座内部上下均设置有滚动轴承,联轴器与减速器相连,所述U型槽设置在搅拌釜的底部,U型槽的下部设置料筒一。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搅拌釜由搅拌釜上盖、内胆、搅拌轴、搅拌小轴、外胆、导油热管、保温外壳及搅拌釜底板组成,所述内胆、外胆及保温外壳依次从里向外设置,所述内胆的底部连接出料管,内胆的下部设置搅拌釜底板,出料管的外部设有出料管保温套管,出料管下方设置有手动球阀开关二,所述搅拌釜上盖将内胆、外胆及保温外壳密封,所述外胆设置导油热管及导气管,所述搅拌轴的两端分别与联轴器及搅拌小轴连接,所述导油热管设有球阀开关一。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搅拌釜上盖设有填棉孔、原料入口、填棉封圈、两个观察孔、两个热电阻、排气孔、支撑圆柱及搅拌轴孔。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烘箱的内部设置热电偶及加热管,所述烘箱的外部设置放料挡板及加热管开关,且放料挡板可沿烘箱的外部上下移动,所述放料挡板上部设置提手。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提升机由机架、电动葫芦、钢丝绳及载物台组成,所述电动葫芦固定在机架上,电动葫芦通过钢丝绳与载物台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胆包括上下两层,中间由隔板分开,内胆上部和外胆上部之间设有存放导热油的间隙。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保温外壳与外胆之间留有填充保温棉的间隙,保温外壳上部设有填棉孔盖。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胆底部为椭圆形结构。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出料管和出料管保温套管之间设有存放导热油的间隙。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U型槽通过支架倾斜固定于搅拌釜出料口下方,U型槽下部设有通入冷却水的球阀开关三,U型槽底部设有封闭的可容纳冷却水的空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1)、设置有独立的可同时预先加热原材料的烘箱,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节约能源、节省时间,且操作方便;
2)、搅拌釜采用导热油加热,比常规电加热更快捷,其内部构成封闭的反应空间,并通过设置在其上盖上的导气管将反映产生的气体导出到专用料筒中进行吸收处理,这更节约能源,更环保;
3)、搅拌釜上盖上还设有热电阻和观察孔,能够实时检测其内部的温度和反映情况;
4)、U型槽底部通入冷却水,可快速地将从反应釜中放出的熔融混合料冷却结块,从而节省生产时间,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搅拌釜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搅拌釜上盖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烘箱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087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