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精确燃烧控制装置、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09753.0 | 申请日: | 2015-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548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7 |
发明(设计)人: | 刘智深;丁智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冠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9/00 | 分类号: | F27D19/00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100022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精确 燃烧 控制 装置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炉窑控制技术,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智能精确燃烧控制装置、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早期自动化控制技术能力相对较低,并且成本控制要求不高,所以导致先期轧钢生产线所用窑炉的燃烧控制系统大都工作在很低的控制水平上,燃烧状况只能通过人工控制,属于低精度型控制。这样的控制方式燃料消耗大,氧化烧损率高。
通过对承德钢铁、马钢、首钢迁钢、首钢京唐、大连特钢等钢厂现场调研统计结果得知,钢材在加热窑炉加热过程中所产生的氧化烧损率处于1.1%-1.8%左右的水平,因此,对于早期“PLC控制系统”控制下的加热窑炉,在减少氧化烧损和降低煤气消耗方面存在较大改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精确燃烧控制装置、系统及方法,可以有效的使燃烧气氛更加均匀、平稳,在工艺调整或调试方面更加具有可操作性,有效的克服了目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精确燃烧控制装置,包括设置的与加热炉相匹配的加热炉原控制柜、执行装置和检测装置,所述执行装置和加热炉原控制柜均通过切换装置与中央控制系统相连接,所述中央控制系统包括中央控制器,所述中央控制器通过操作盘连接有远程控制器和上位机,并且所述中央控制器控制连接有燃烧平衡处理装置、安全切换保障装置和信号交叉反馈装置,所述燃烧平衡处理装置通过执行机构驱动装置与所述执行装置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氧电势传感器以及流量传感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精确燃烧控制系统,该智能精确燃烧控制系统包括设置的与加热炉相匹配的加热炉原控制柜、执行模块和检测模块,所述执行模块和加热炉原控制柜均通过切换模块与中央控制系统相连接,所述中央控制系统包括中央控制模块,所述中央控制模块通过操作盘连接有远程控制器和上位机,并且所述中央控制模块控制连接有燃烧平衡处理模块、安全切换保障模块和信号交叉反馈模块,所述燃烧平衡处理模块通过执行机构驱动模块与所述执行模块相连接,其中,
中央控制模块,用于根据预先设置的控制信息对预先设置的加热炉的控制发送相对应的控制指令,并接收和分析信号交叉反馈模块发送的检测信息和比较结果信息,根据所述检测信息和比较结果信息发送与检测信息和比较结果相匹配且预先设置的控制指令;
操作盘,用于接收并发送所述中央控制模块发送的指令信息,并接收并发送预先设置的远程控制器和/或上位机发送的控制信息;
远程控制器和/或上位机,用于接收操作盘的指令信息,并根据所述指令信息反馈预先设置的与指令信息相匹配的控制信息,发送所述控制信息;
燃烧平衡处理模块,用于接收中央控制模块的指令信息,并分析所述指令信息,根据所述指令信息发送预先存储的与指令信息相匹配的操作指令,并通过执行机构驱动模块将所述操作指令信息发送至切换模块;
安全切换保障模块,用于接收中央控制模块的指令信息,并分析所述指令信息,根据所述指令信息向切换模块发送预先存储的与指令信息相匹配的操作指令;
切换模块,用于接收执行机构驱动模块和/或安全切换保障模块发送的指令信息,并根据所述指令信息切换至预先设置的与指令信息相匹配的控制系统;
加热炉原控制柜,用于接收切换模块的指令信息,并利用预先设置的控制系统控制加热炉;
执行模块,用于接收切换模块的指令信息,并根据所述指令信息执行预先存储的与指令信息相匹配的操作;
检测模块,用于接收切换模块的指令信息,并根据所述指令信息执行预先设置的与所述指令信息相匹配的对加热炉进行检测的操作,并发送所述检测信息;
信号交叉反馈模块,用于接收并分析所述检测模块的检测信息,将所述检测信息与预先设置的标准信息进行比较,并将检测信息和比较结果信息反馈至中央控制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氧电势传感器以及流量传感器。
进一步的,还包括:
报告生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信号交叉反馈模块发送的检测信息和比较结果信息,根据比较结果信息生成相匹配的报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冠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冠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097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