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维氏气单胞菌的液体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10066.0 | 申请日: | 2015-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263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刘涌涛;康静;闫清华;杨楠;范秉琳;周立帅;门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乡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R1/01 |
代理公司: | 四川君士达律师事务所 51216 | 代理人: | 芶忠义 |
地址: | 453003***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维氏气单胞菌 液体 发酵 培养基 培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维氏气单胞菌的液体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维氏气单胞菌又称维罗纳气单胞菌,属弧菌科气单胞菌属,是一种普遍存在于淡水、污水,土壤乃至海水中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该菌可产生一系列的毒力因子,如气溶素(aerolysin)、肠毒素(enterotoxin)和粘附因子(adherence factor)等。维氏气单胞菌夏、秋两季繁殖快,特别在水质恶化、水产动物机体创伤或免疫力降低情况下,患病动物以出血和腹水为主要病理特征,死亡率很高。人被感染后可发生急性腹泻,也可能引起菌血症、脑膜炎和心内膜炎等。维氏气单胞菌通过污染畜禽肉类、海产品和蔬菜感染人,已逐渐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病原菌。目前,对维氏气单胞菌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研究中使用的培养基还是通用培养基配方,细菌生长较差。本发明为一种优化的维氏气单胞菌液体发酵培养基,可大幅提高维氏气单胞菌液体发酵生产率。
本研究以自爆发性出血病的草鱼体内分离得到的维氏气单胞菌W1株作为培养菌株,对影响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发酵培养的培养温度、pH、碳源、氮源和K2HPO4浓度5个因素进行了单因素试验测定,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第一次正交实验,确定了培养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的最适温度、碳源、氮源和K2HPO4浓度。然后进一步测定了第一次试验选定的碳源、氮源的不同浓度和pH值对该菌发酵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2次正交实验。确定该菌最适培养基配方为:可溶性淀粉0.4%,酵母浸粉1.6%,K2HPO4浓度0.1%,调pH4.5。培养方案为将按上述配方配置培养基分装250mL锥形瓶,接种,置于27℃,160rpm旋转培养,22h培养完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维氏气单胞菌的液体发酵培养基,解决了目前维氏气单胞菌液体发酵生产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方案为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制备:
步骤1:称取可溶性淀粉4重量份,酵母浸粉16重量份,K2HPO41重量份,补充水分至1000重量份;
步骤2:混合步骤1所准备的原料,调整pH值为4.5,分装入250mL锥形瓶中;
步骤3:115℃灭菌30min后冷却,完成制备过程。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维氏气单胞菌的液体发酵培养基进行维氏气单胞菌培养的方法。
技术方案为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1:称取可溶性淀粉4重量份,酵母浸膏16重量份,K2HPO41重量份,补充水分至1000重量份;
步骤2:调整pH值为4.5,分装入250ml锥形瓶中;
步骤3:115℃条件下灭菌30min后冷却,放入维氏气单胞菌;
步骤4:发酵温度为27℃,160rpm旋转培养22h。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大幅提高维氏气单胞菌液体发酵生产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不同温度对维氏气单胞菌培养的影响示意图;
图2是不同PH值对维氏气单胞菌发酵的影响示意图;
图3是不同碳源对维氏气单胞菌发酵的影响示意图;
图4是不同氮源对维氏气单胞菌发酵的影响示意图;
图5是不同K2HPO4浓度对维氏气单胞菌发酵的影响示意图;
图6是不同可溶性淀粉浓度对维氏气单胞菌发酵的影响示意图;
图7是不同酵母浸粉浓度对维氏气单胞菌发酵的影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的维氏气单胞菌培养方案,为实现对该菌的大规模培养及大规模疫苗制备提供技术基础。本发明一种维氏气单胞菌的液体发酵用培养基,该培养基适用于维氏气单胞菌的发酵,有利于维氏气单胞菌的大量、快速生长繁殖。该培养基的制备方法为:称取可溶性淀粉4重量份,酵母浸粉16重量份,K2HPO41重量份,补充水分至1000重量份,以上原料混合,调整pH值为4.5,分装入250mL锥形瓶中,115℃灭菌30min后冷却即得发酵培养基。
本发明实验材料:维氏气单胞菌菌株W1,自爆发性出血病的草鱼体内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乡医学院;,未经新乡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100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