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拉带的气囊及其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13852.6 | 申请日: | 2015-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2800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31 |
发明(设计)人: | 庄建国;王东;徐卫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可隆(南京)特种纺织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20 | 分类号: | B60R21/20;B60R21/18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32237 | 代理人: | 郭先彬 |
地址: | 21004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拉带 气囊 及其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囊,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带拉带的气囊,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部分气囊为了缓冲气体发生器爆破时产生的大量气体对气囊缝纫部位的冲击力,采用拉带。拉带主要采用面料裁剪并缝制在气囊上。因为拉带是面料,其弹性伸长率低、杨氏模量大,不容易拉伸变形,所以气囊爆破时候,在大量气体的冲击下,拉带和气囊的缝制部位和气囊其他缝制部位的针抓强力要求特别高。而获得高针抓强力的途径是提高织造时的上机张力、提高后加工精炼温度和采用特殊材料。织造时高的上机张力会导致经纱和钢筘摩擦加剧、起毛率上升;提高后加工精炼温度和采用特殊材料导致成本提高,不利于气囊的低成本发展趋势。而本发明主要采用一种新型的拉带,气囊爆破产生的气体冲击时,能产生伸长形变,抵消部分冲击力,减弱大量气体对拉带和气囊的缝制部位和气囊其他缝制部位的破坏力。
发明内容
总体上,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拉带的气囊及其加工方法。
本发明的带拉带的气囊的拉带采用组合面料拉带和薄膜拉带,薄膜拉带放在两个面料拉带之间并和两块面料拉带粘合, 组合拉带的拉伸断裂强度在40~120N/cm,拉伸断裂伸长率在100~200%。如果整体拉带的拉伸断裂强度<40 N/cm,则拉带在外力作用下容易拉断,不能起到有效地抵抗大量气体对气囊冲击力。如果整体拉带的拉伸断裂强度>120N/cm,则必须采用高强度的薄膜,同时作为粘合剂的硅胶的粘度很大,成本上升。如果拉伸断裂伸长率<100%,则拉带的伸长变形小,拉带和气囊的缝制部位和气囊其他缝制部位的纱线容易被破坏。如果拉伸断裂伸长率在>200%,组合拉带伸长变形过大,在外力作用下容易变形,起不到缓冲作用。
本发明的带拉带的气囊中,薄膜拉带和面料拉带粘合处的剥离强力为100~200N。若剥离强力>200N,则对粘合材料的有机硅胶粘度要求高,在造成生产成本上升的同时,涂胶也会造成不均匀。如剥离强力<100N,硅胶薄膜和面料粘合力过低,在受到气囊内气体冲击时,薄膜拉带容易脱离面料拉带。
本发明的带拉带的气囊中,薄膜拉带优选采用有机硅胶薄膜,薄膜的厚度为0.3~0.7mm,薄膜的强度为100~160N/cm, 拉伸断裂伸长率为200~400%。如果薄膜的厚度<0.3mm,薄膜的拉伸断裂强度<100N,伸长率<200%,薄膜拉带的拉伸断裂强度低,伸长变形小,受到气囊内气体冲击时候容易破坏。如果薄膜的厚度>0.7mm,薄膜的拉伸断裂强度>160N,拉伸断裂伸长率>400%,一方面由于薄膜厚度过大,气囊折叠后占用空间较大,不符合气囊占用空间小的发展趋势;另外一方面对薄膜的材料要求高,造成成本上升。
本发明的带拉带的气囊中,优选薄膜拉带在两个面料拉带之间的长度为5~10cm,薄膜拉带和每个面料拉带粘合部分的长度在5cm~10cm。如果薄膜拉带在两块面料拉带之间的长度<5cm,薄膜拉带伸长形变过小。如果薄膜拉带在两块面料拉带之间的长度>10cm,薄膜拉带伸长形变过大,不利于缓冲气囊爆破时大量气体对气囊的冲击作用。薄膜拉带和每个面料拉带粘合部分的长度在5cm~10cm,以确保薄膜拉带和面料拉带之间获得足够的粘合强度。
本发明的带拉带的气囊中,薄膜拉带和面料拉带粘合部分优选采用有机硅胶粘合,有机硅胶的粘度为20000~60000mPa.S。如果有机硅胶的粘度>60000 mPa.S,一方面有机硅胶的成本上升,同时粘度过大造成涂胶不均匀。如果有机硅胶的粘度<20000 mPa.S,则粘度过低,薄膜拉带和面料拉带的粘合力较小,薄膜拉带容易从气囊面料上脱离。
本发明的带拉带的气囊中,优选所述气囊用面料的密度为41~60根/英寸,长丝的细度为350dtex~700dtex,所述长丝为尼龙长丝或涤纶长丝。面料无特殊限定,涂胶和非涂胶面料都可以用于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可隆(南京)特种纺织品有限公司,未经可隆(南京)特种纺织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138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