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体层流结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14574.6 | 申请日: | 2015-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263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建臣 |
主分类号: | B01D9/02 | 分类号: | B01D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11255 | 代理人: | 邹芳德 |
地址: | 028000 内蒙古自***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体 层流 结晶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设备,即一种液体层流结晶器。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当中,常需要对液体物料进行结晶处理。例如:把食用油当中的蜡质成分通过低温结晶分离出来,并且沾挂到罐体上,其他油脂从下面排出。还有一些液体的结晶物比重较大,沉淀在下部。也有一些结晶浮在液体上层。不论结晶的分布位置如何,都需要把结晶和液体分开。在分离的过程中,保持液体的次序十分重要。由流体力学可知,液体的流动有“紊流”和“层流”之分。“紊流”就是物料进入罐体后先后顺序被打乱,先进入的可能会落在后面,后进入的可能会跑到前面。而“层流”的流体则保持先后顺序,先进先出,后进后出。显然,“紊流”物料所受的处理不易均匀,难以保证处理的质量,而“层流”的物料处理条件均匀一致,处理质量能够保证。可是,现有的液体结晶设备,其结构形状多不利于层流的形成。例如:现有罐体的中部多为圆柱形,下部多为锥形,下面的出口处于锥体的尖端,而且都比较小。相同高度的物料,与出口相对的运行路径较短,而边缘到出口的运行路径较长,在摩擦阻力的影响下,边缘的液体到达出口的时间会长,这样就会形成中间的漏斗,必然造成罐内液体物料的紊乱。
为了避免紊流,目前的结晶多采用间歇式设备,就是罐内注入流体物料后停止进料,完成处理过程后再进行另一罐的作业。间歇式设备虽然能够避免处理过程中的紊流影响,但在处理之后的排放过程中还会产生紊流,对于沾挂的结晶来说,紊流排放也不妨碍晶体和液体的分离。但对于沉淀或上浮的晶体来说,紊流排放则会造成晶体的流失。此外,许多现代化生产线不适与间歇式设备相配合,而需要采用连续式设备。连续式就是入口不停的进料,出口不停的排放,物料在不间断的流动当中完成处理过程。显然,连续式但连续式设备对流体次序的要求更高,实现层流的难度更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体物料在接受结晶处理的运动过程中保持先后顺序不变或变化很小的层流状态,所受条件均匀一致,结晶质量显著提高,晶液分离更加彻底的液体层流结晶器。
上述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研制一种液体层流结晶器,包括竖立的罐体,罐体上面设有进料口,下面设有出料口,出料口端呈锥状,罐体设有调温装置,其特点是:所述罐体内设有圆柱状的转子,转子外径与罐体的内径相配合,可在动力机的带动下平转,转子的上端面设有沿上端面的一条半径延伸到边缘的长条状上口,转子的下端面设有长条状的下口,下口的外端与上口的外端上下相对,下口的内端与上口的内端错开,上口与下口相通。
所述上口内端A与下口内端C的距离以及下口内端C到罐体出料口E距离之和等于上口外端B与下口外端D的距离以及下口外端C到罐体出料口E距离之和,即AC+CE=BD+DE。
所述转子为实心圆柱体或空心盒状圆柱体。
所述调温装置是设在罐体周围的由双层壁板围成空腔状的介质套,在罐体内设有螺旋状介质管,介质套及介质管均通过循环管与介质源相通。
所述介质源是冷液源或热源。
所述转子有两个或多个,分置于罐体内,与介质管相间安装。
所述罐体设有上排管,上排管高于罐体的进料口。
所述转子的转轴两端在罐体里面通过支架和轴承支撑,转子里面设有浮子,浮子是一个密闭的壳体,里面真空或充气。
所述浮子的容积与周围液体比重之积等于转子整体的重力。
所述转子是由磁力传动机构带动,磁力传动机构包括安装在转子上的被动磁块,以及安装在罐体外面与被动磁块相对的主动磁块,主动磁块固定在齿环上,齿环在罐体外周的滑道内转动,电机设在罐体的一侧,通过变速箱以及传动轮带动齿环转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转子在转动中均匀刮取的其上端面上面的液体,经转子的上口和下口到达出口,运行的路径长度非常接近,运行的时间高度一致,从而使罐内液体能够按先后顺序,分层排出,结晶的质量均匀可控,液晶分离准确彻底,特别适于连续式液体结晶分离作业以及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较高的生产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第一种实施例的部件转子的主视图;
图3是第一种实施例的部件转子的俯视图;
图4是第一种实施例的部件转子的仰视图;
图5是第一种实施例的部件转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第一种实施例的液体物料运行路径示意图;
图7是第二种实施例的部件转子的局部主视图;
图8是第二种实施例的部件罐体的局部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建臣,未经张建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145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