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机电耦合的大型赋形双反射面天线的副面补偿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14942.7 | 申请日: | 2015-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151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7 |
发明(设计)人: | 王从思;杨崇金;彭雪林;王伟;王艳;陈光达;朱敏波;张逸群;黄进;刘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7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机电 耦合 大型 赋形 反射 天线 补偿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天线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机电耦合的大型赋形双反射面天线的副面补偿方法,用于调整赋形双反射面天线的副反射面位置,使天线电性能达到最优。
背景技术
大型天线在诸如深空探测、导弹防御系统等重大工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反射面板作为电磁波传播的边界条件,直接影响着天线的电性能。天线在重力载荷、温度载荷以及风荷等的作用下,会发生结构变形使反射面偏离电设计所要求的形状从而对天线的电性能产生严重影响。随着天线口径的增大和工作波段的提高,这种影响更加明显。随着反射面板的精度不断提高,在实际制造过程中很难达到所需的精度,而在以前只需通过Ruze公式来确定加工表面的均方根误差。随着增益要求的不断提高,由可容忍的增益误差简单的计算出的加工表面均方根误差,在制造过程中,也变得越来越难以实现。
近年来,许多国内外学者和专家提出了众多的反射面变形补偿方法,用于解决因反射面天线的变形而造成的天线电性能下降的问题。大口径反射面天线补偿的方法主要包括机械补偿和电子补偿两类方法,机械补偿又分为主反射面补偿法、副反射面补偿法和可变形平板补偿;电子补偿主要为馈源阵列补偿。上述每种补偿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比如主动面补偿方法,主要用于高指向精度天线,但由于需要安装作动器及相关配套设备,使天线的机械结构更加复杂,不仅增大了天线结构自身的重量,而且导致研制和维护成本明显上升。但对于副面补偿方法,因其操作方便、无需增添额外机械结构,目前在许多大型天线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已有的一些与副面补偿相关的专利及论文中,比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电科技研究所的专利《一种热变形大型双反射面天线的副面位置补偿方法》只能用于常规双反射面天线,即主面理论母线能用具体的函数来表示的反射面天线的热变形补偿,而对赋形双反射面天线并不适用。此外,已有的论文《大型雷达天线保型设计与机电综合优化》中提到的赋形反射面天线变形计算方法,虽然该方法在对赋形面进行了拟合与吻合处理后,适用于赋形双反射面天线,但是需要通过焦线匹配才能确定副面位置,该过程比较繁琐,应用到实际的工程中具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有必要根据天线结构和面板的温度分布信息,对其进行分析,进而得到天线主反射面板的变形情况,然后根据天线主反射面的变形参数来确定变形赋形双反射面中副反射面的最佳位置,用于指导天线副面调整,进而补偿天线电性能,这一过程即为一种基于机电耦合的大型赋形双反射面天线的副面补偿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以前的补偿方法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机电耦合的大型赋形双反射面天线的副面补偿方法,该方法主要解决大型赋形双反射面天线因热变形引起的电性能下降问题,通过调整副面的位置及指向来改善天线的电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补偿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大型赋形双反射面天线的结构参数、工作频率及材料属性,在ANSYS软件中建立未变形赋形双反射面天线有限元模型,提取未变形赋形主反射面天线有限元模型中的节点坐标、单元信息和副反射面的节点坐标和单元信息;
(2)用分段抛物面去拟合未变形赋形双反射面天线主反射面,通过计算得到未变形赋形双反射面天线主反射面的分段拟合面;
(3)根据大型赋形双反射面天线所处环境的温度载荷,在ANSYS软件中对未变形赋形双反射面天线有限元模型加载温度载荷,然后计算在该温度载荷下的赋形双反射面天线有限元模型中的各个节点坐标;
(4)在变形天线的赋形双反射面模型中,提取副面顶点坐标的偏移量和副面指向的偏转角度,利用机电耦合模型,计算大型赋形双反射面天线发生变形但未进行补偿时的电性能;
(5)将大型赋形双反射面天线主反射面的分段拟合面整体平移、旋转,同时将每段拟合面进行变焦和轴向移动去吻合变形后的天线主反射面,利用遗传算法,优化计算得到大型赋形双反射面天线主反射面的最佳分段吻合面;
(6)在最佳吻合面对应的焦轴上选取焦点,通过计算馈源位于该焦点位置处的天线电性能,将电性能最佳时对应的焦点位置作为最佳馈源位置;
(7)根据得到的最佳馈源位置,利用最佳馈源和副面的相对位置不变来计算用于补偿天线电性能的副反射面位置调整量,将补偿后的副反射面的位置参数代入机电耦合模型中计算天线补偿后的电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149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