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17869.9 | 申请日: | 2015-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678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高建通;罗化;肖志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725 | 分类号: | H04M1/725;H04M1/2745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51804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终端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可包括:计算单元,用于当请求与第一通信号码进行通信时,计算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最近一次通信的通信时间与当前时间的间隔时长;第一获取单元,用于当所述间隔时长超过预设时间阈值时,获取当前通信的通信内容,所述当前通信为所述请求所建立的通信;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通信内容是否包括预设设定的通信错误内容,所述通信错误内容用于指示当前通信的通信号码与联系人不匹配;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通信内容包括所述通信错误内容时,确定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与联系人列表中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所属的联系人错误。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提高联系人列表中联系人的通信号码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终端一般都会有联系人列表,该联系人列表中可以有多个联系人,且每个联系人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通信号码。例如:电话联系人列表中可以包括多个联系人,每个联系人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电话号码;即时通讯联系人列表中可以包括多个联系人,每个联系人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即时通信号码;电子邮件联系人列表可以包括多个联系人,每个联系人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邮件地址号码。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联系人列表中会有一些终端很久没有联系过的联系人,且终端上的这些联系人的通信号码可能已经不是该联系人当前使用的号码。例如:终端上有联系人张三的手机号码1,而张三因为一些原因停止使用手机号码1,而变更使用手机号码2,而这样手机号码1可能会被其他用户使用。可见,目前联系人列表中联系人的通信号码的准确性可能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可以提高联系人列表中联系人的通信号码的准确性。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号码管理方法,包括:
当请求与第一通信号码进行通信时,计算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最近一次通信的通信时间与当前时间的间隔时长;
当所述间隔时长超过预设时间阈值时,获取当前通信的通信内容,所述当前通信为所述请求所建立的通信;
判断所述通信内容是否包括预设设定的通信错误内容,所述通信错误内容用于指示当前通信的通信号码与联系人不匹配;
当所述通信内容包括所述通信错误内容时,确定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与联系人列表中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所属的联系人错误。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包括:计算单元、第一获取单元、第一判断单元和确定单元,其中:
所述计算单元,用于当请求与第一通信号码进行通信时,计算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最近一次通信的通信时间与当前时间的间隔时长;
所述第一获取单元,用于当所述间隔时长超过预设时间阈值时,获取当前通信的通信内容,所述当前通信为所述请求所建立的通信;
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通信内容是否包括预设设定的通信错误内容,所述通信错误内容用于指示当前通信的通信号码与联系人不匹配;
所述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通信内容包括所述通信错误内容时,确定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与联系人列表中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所属的联系人错误。
上述技术方案中,当请求与第一通信号码进行通信时,计算与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最近一次通信的通信时间与当前时间的间隔时长;当所述间隔时长超过预设时间阈值时,获取当前通信的通信内容,所述当前通信为所述请求所建立的通信;判断所述通信内容是否包括预设设定的通信错误内容,所述通信错误内容用于指示当前通信的通信号码与联系人不匹配;当所述通信内容包括所述通信错误内容时,确定所述第一通信号码与联系人列表中所述第一通信号码所属的联系人错误。这样可以快速地识别出与联系人错误的通信号码,从而可以提高联系人列表中联系人的通信号码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178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网络架构及其局端设备与用户端设备
- 下一篇:无缝内容传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