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粗糙面连接的装配式钢纤维再生砖混凝土墙体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18030.7 | 申请日: | 2015-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630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黄炜;郑云汉;张程华;石安仁;陈建仓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B2/64;E04C2/06;C04B18/16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段俊涛 |
地址: | 71005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粗糙 连接 装配式 纤维 再生 混凝土 墙体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基于粗糙面连接的装配式钢纤维再生砖混凝土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预制墙板(1),其左右侧面均为粗糙面(13),内置水平钢筋(11)及竖向钢筋(12);
现浇连接柱(6),与预制墙板(1)通过所述粗糙面(13)连接,内置纵筋,所述纵筋与水平钢筋(11)嵌套,并在连接处一一点焊实现可靠锚固,形成水平方向的连接结构;
现浇竖向边缘构件(2),与边缘预制墙板(1)的外侧通过所述粗糙面(13)连接,内置纵筋,所述纵筋与水平钢筋(11)嵌套,并在连接处一一点焊实现可靠锚固,形成水平方向的连接结构;
预埋焊板(3),埋设于预制墙板(1)的底面,在竖直方向上与设置于暗梁顶面的焊板通过焊接形成连接结构;
其中,所述预制墙板(1)由钢纤维再生砖混凝土制成,所述钢纤维再生砖混凝土的配比为: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含有:钢纤维39~117kg、水泥415kg、水195kg、再生砖骨料1181kg以及砂583k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粗糙面连接的装配式钢纤维再生砖混凝土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钢筋(11)和竖向钢筋(12)在预制墙板(1)中采用均布形式进行内部配筋,沿预制墙板(1)的边每隔100mm设一道钢筋,水平和竖向钢筋交叉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粗糙面连接的装配式钢纤维再生砖混凝土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墙板(1)的墙板厚度为100mm,墙板高度为1330mm,墙板宽度为950mm,其上设置有厚度为10mm的混凝土保护层,竖向钢筋(12)的钢筋锚固长度为190mm,水平钢筋(11)的钢筋锚固长度为215mm,竖向钢筋(12)的最外部钢筋至混凝土外边缘间距为60mm。
4.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粗糙面连接的装配式钢纤维再生砖混凝土墙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钢纤维再生砖混凝土
首先将钢纤维和再生砖骨料混合搅拌使得钢纤维分散在再生砖骨料中;再将得到的混合物与砂和水泥混合,先干搅拌再加水搅拌;搅拌时间与普通混凝土一致,得到钢纤维再生砖混凝土;
步骤二:制备预制墙板(1)
首先组装粗糙面钢模板,绑扎钢筋网片,埋设预埋焊板(3),然后用所得钢纤维再生砖混凝土浇筑,初步形成预制墙板(1);最后标准养护1~2d,拆除钢模板,形成水平连接方式为粗糙面的混凝土墙板,其中水平钢筋(11)和竖向钢筋(12)的端部均外露;
步骤三:装配式墙体整体浇筑
首先润湿墙基地面,铺设预制墙板(1)底部砂浆;然后调整预制墙板(1)定位及就位,在竖直方向上,预埋焊板(3)对应焊接,无焊板部位填塞密实砂浆;在水平方向上,相邻预制墙板(1)之间设置一个现浇连接柱(6),现浇连接柱(6)分别与其两侧预制墙板(1)的粗糙面贴合,最边缘的预制墙板(1)外侧设置现浇竖向边缘构件(2),现浇竖向边缘构件(2)的内侧面与最边缘的预制墙板(1)外侧面贴合,将水平钢筋(11)的外露部分与现浇连接柱(6)和现浇竖向边缘构件(2)的纵筋嵌套,并在连接处一一点焊实现可靠锚固;其中,最上方的预制墙板(1)中的水平钢筋(11)还与约束暗梁纵筋嵌套,且在连接处一一点焊;
最后进行边缘构件(2)的模板支护,并浇筑钢纤维再生砖混凝土,形成装配式墙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基于粗糙面连接的装配式钢纤维再生砖混凝土墙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预制墙板(1)的强度达到设计值的75%以上时即可进行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1803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