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材料侧墙平模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19556.7 | 申请日: | 2015-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471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任庆成;张向东;李德平;黄增强;李晓真;杜海荣;郑军林;韩金斌;赵全军;孙中林;王军;雷淇而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舒廷 |
主分类号: | E04G11/08 | 分类号: | E04G11/08;E04G9/0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699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材料 侧墙平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围护建筑用浇筑混凝土时的模板。
背景技术
目前,围护建筑用浇筑混凝土模板,尤其是在洞库开挖时浇筑混凝土用模板通常使用钢模板,重量大,工人劳动强度大,危险系数高,施工经济性和成型表面质量也不尽如人意。而采用塑料模板,也存在强度不足,特别是弯曲强度和抗冲击强度不足,周转率低,需要辅材如铁钉、铁丝、方木等辅料,而钉钉子容易造成破裂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建筑用浇筑混凝土模板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材料侧墙平模。
一种复合材料侧墙平模,所述复合材料模板具有压入式钢骨架,可压入到所述复合材料模板的凹槽中;
所述复合材料侧墙平模还包括挂钩,所述复合材料模板通过挂钩与钢框架组合;
所述复合材料侧墙平模侧面具有异型通孔和上下通孔;
所述复合材料侧墙平模采用整体压塑,一次成型的成型方式;
所述压入式钢骨架为三条平行的矩形钢管;
所述复合材料模板为平板状,尺寸为1200×1000×80毫米,重量为25.76公斤,其中压入式钢骨架重量6.20公斤;
所述复合材料侧墙平模为带窗平模,所述带窗平模在中部具有窗口;
所述带窗平模还包括活动钢窗片,所述带窗平模窗口处具有围绕窗口的一圈凹槽,所述压入式钢骨架具有与所述窗口形状相适应的部分并压入凹槽内,压板通过螺母、垫片固定在所述压入式钢骨架上,所述压板同时固定活动钢窗片,使所述压入式钢骨架与所述带窗平模本体及所述活动钢窗片固定在一起;
所述带窗平模还包括挂钩,所述带窗平模通过挂钩与钢框架组合;
所述带窗平模的外部尺寸为1200×1000×80毫米,窗口尺寸为500×500毫米;
所述复合材料模板表面具有井字形网格。
复合材料侧墙平模现场施工工艺方法与传统钢模板支模方法大体相同,主要应遵循下列操作过程:
一、检查洞库开挖端面是否达到被复尺寸要求;
二、准备毛基基础:两边毛基标高为30公分,要求平整度误差小于1公分;
三、安装侧墙模板:将复合材料侧墙平模与钢框组合,左右两侧模板通过可调节长度的平撑连接,模板跨度通过平撑调节长度来保证,检查模板外侧面平整度,误差小于1‰。
压塑模板采用的施工工艺全程:长纤维增强热塑模压成型工艺。
模板主料采用热塑材料(PP),含有25~35%的长玻纤,抗冲击能力强。具有良好的力学结构,配套内部支撑构件后,材料密度为钢材的1/7。
采用PP为主料,添加30%长玻璃纤维,并添加阻燃剂和其它辅助添加剂的压塑成型工艺。成品中保留主筋(玻纤)的最终长度,并保证玻纤在成品中的均匀分布。主要特点是:当PP主料融化后,将长玻纤与PP料密炼混合,一起进入压塑模具,高压快速压模成型,冷却脱模。主要特点是:压塑工艺很好地保留了玻纤的长度,使玻纤起到主筋增强作用。同时,在PP料和玻纤密炼过程中,两种材料得到很好的混合,从而保证了玻纤在PP料中的均匀分布。成品中含有30%(质量分数)的长玻璃纤维,玻纤平均长度可达到15~20毫米,并可均匀分布到主材之中。
成品拉伸强度达到了65MPa~90MPa,弯曲强度达到了70MPa~120MPa,弯曲模量达到3000MPa~4500MPa,耐热温度达到135℃~145℃。我们在PP主料中加入加入适量的滑石粉(比例1%)以增加表面硬度。
成型工艺特点:
(1)、玻纤增强以后,玻纤是耐高温材料,因此,增强塑料的耐热温度比不加玻纤以前提高很多。
(2)、玻纤增强以后,由于玻纤的加入,限制了塑料的高分子链间的相互移动,因此,增强塑料的收缩率下降很多,刚性也大大提高。
(3)、玻纤增强以后,PP塑料不会应力开裂,同时,PP的抗冲性能提高很多。
(4)、玻纤增强以后,玻纤是高强度材料,从而也大提了PP的强度,如:拉伸强度,压缩强度,弯曲强度,提高很多。
(5)、玻纤增强以后,由于玻纤和其它助剂的加入,PP塑料的燃烧性能下降。
本发明的优点和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舒廷,未经蔡舒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195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凝土模板工具式框架支撑系统及施工方法
- 下一篇:用于形成覆层的镶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