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功能需求实现策略的量化选择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19570.7 | 申请日: | 2015-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6560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金芝;尹斌;张伟;赵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8/20 | 分类号: | G06F8/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智保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2 | 代理人: | 杨海明 |
地址: | 10087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功能 需求 实现 策略 量化 选择 方法 | ||
1.一种非功能需求实现策略的量化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建立一量化选择平台,该平台的支撑工具分为四层:界面层、数据层、功能层和接口层;其中,界面层提供支撑工具与使用者之间的接口,接受用户的输入;数据层用于存储模式库、方法执行过程中的一些中间结果和最终结果;功能层包括三个模块:系统行为构建模块、模式应用模块和策略选择模块;系统行为构建模块是根据一个建模好的问题图来导出其系统行为模型;模式应用模块根据非功能需求行为策略模式中的问题扩展描述语言来扩展一个问题;策略选择模块是根据建模好的系统行为模型,以及用户输入的非功能需求和实现策略,通过调用0-1规划求解器选择最优的实现策略选择方案;接口层的作用是为支撑工具和外部应用之间搭建桥梁,使得支撑工具可以成功调用外部应用;
问题图建模,通过鼠标点击平台的工具绘图区域,选取相应的建模元素,然后点击画布
生成相应建模元素,在画布上进行问题框架方法中问题图的建模;
在建模得到问题图的基础上,实现系统行为模型的建模,包含三个步骤:形式化描述,
利用Prover9证明功能需求的满足,构建现象依赖图;
非功能需求驱动的系统行为扩展,采用基于模式的方法来在非功能需求的驱动下进行
系统行为扩展:识别并定义四种非功能需求行为策略模式——索引模式、加密模式、缓冲模式、命令过滤模式,并为每一种行为模式定义其对应的非功能需求;操作策略的量化选择,根据非功能需求,针对操作策略进行选择,在进行操作策略选择之前,输入数据,输入的数据包括:系统行为模型中领域陈述的非功能属性、机器操作的实现策略、实现策略的非功能属性度量值、非功能需求对于系统行为非功能属性度量取值范围的约束,将操作策略的选择问题建模为一个0-1规划问题,根据输入的数据,构建一个0-1规划来求解最优的实现策略集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功能需求实现策略的量化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现象依
赖图的构建过程如下:
首先将问题图中的问题描述转化为逻辑公式,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双击问题图中的问题领域,机器领域和需求,弹出的对话框的下方是逻辑公式建模面板,可以通过双击上方的现象和右侧的逻辑符号进行逻辑公式的建模,
然后将建模得到的逻辑公式输入到自动定理证明器Prover9中,用于证明问题描述中的功能需求可以被满足,其输出是功能需求满足的证明序列,该证明序列展示了功能需求满足过程,
最后,将功能需求的证明序列转化为现象依赖图,现象依赖图用于表示系统行为,并将
构建好的现象依赖图显示到画布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1957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程序模块部署的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基于MPI的网格并行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