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萧氏松茎象成虫诱杀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20767.2 | 申请日: | 2015-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864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发明(设计)人: | 范国荣;陈金珠;刘兴平;王鹏;陈尚钘;王宗德;栾丰刚;曾菊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A01M1/10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萧氏松茎象 成虫 诱杀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萧氏松茎象成虫诱杀装置及使用方法,属于害虫防治领域。
背景技术
萧氏松茎象是危害湿地松、火炬松、马尾松等松科植物的重大钻蛀性森林害虫。萧氏松茎象是一种隐蔽性极强的害虫,其卵、幼虫、蛹以及部分越冬成虫都生活在树皮内,并且呈快速蔓延之势,对湿地松危害尤为严重,已成江西省头号森林害虫,并列为国家重点防治对象。以幼虫侵入树干基部或根颈部蛀害韧皮组织为害,严重的切断有机养分输送,导致树木死亡,且造成湿地松大量流脂,进而降低松脂产量。目前主要采取人工捕捉方式来降低林间虫口密度,或采用营林措施减少虫源,抑制害虫繁衍,这些方法不但效率低,而且人工成本或造林成本均会很高。成虫是此害虫唯一裸露的虫态,也是具有取食、交配、林间扩散等群体活动的虫态,成虫具有昼夜活动规律,即晚上从树基部上树活动,清晨回到树基部。已有二个实用新型专利200420110864.0和200920226233.8分别公开了诱杀萧氏松茎象成虫的诱捕器,但是这二个专利的诱捕器都是针对成虫上树过程中的,因此,在成虫回到树基部的过程中,研制一种诱杀装置是完全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根据成虫活动习性,研制出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永久使用、安全、无污染且诱捕效果好的萧氏松茎象成虫诱杀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方案实现:一种萧氏松茎象成虫诱杀装置由桶体1、锥体2和绑带6构成,桶体1向上开口,锥体2倒扣在桶体1上,锥体2底端具有椭圆型缺口5,桶内壁中间有一个诱芯室3,开口向桶内,诱芯室3内可放置诱芯,诱芯中可以放引诱剂或昆虫聚集素,桶体1的桶壁中下部位钻2-4个直径1.5mm的小孔4,防止桶内积水过多。
本发明所述桶体1贴树面为圆弧形,锥体2的上端与桶体1的断面一样,底端为椭圆形缺口5。
本发明所述萧氏松茎象成虫诱杀装置的使用方法,用引诱剂或昆虫聚集素做成适当大小的诱芯放入诱芯室3内,将锥体2倒扣在桶体1上,选择萧氏松茎象侵害区域内的松树,将桶体1用绑带6固定在松树基部,在桶体1桶壁中下部位有2-4个小孔4,在桶体1内放适量的水。萧氏松茎象成虫清晨下树时会被诱芯中的引诱剂或昆虫聚集素吸引到桶体1周边,到达锥体2上,锥体2光滑倾斜面使得成虫容易滑入桶内,被桶体1内的水淹死,不易逃逸。
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林间一次安装,可永久使用,安全、无污染,诱捕效果好。在成虫产卵高峰前(约5月下旬)诱杀掉成虫,可以从源头上控制虫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绑在树上的示意图。
图中:1.桶体,2.锥体,3.诱芯室,4.小孔,5.缺口,6.绑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详述本发明,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发明用作萧氏松茎象成虫的诱杀。
如图所示,萧氏松茎象成虫诱杀装置由桶体1和扣在桶体1上的锥体2构成,桶体1和锥体2内外都漆黑,锥体2上表面涂滑层,桶体1内壁中间有一个诱芯室3,桶体1桶壁中下部位钻2-4个小孔4,小孔4是防止桶体1内雨水过多。
其使用方法,把锥体2从桶体1上分离,采用引诱剂或聚集信息素制备诱芯,诱芯放入诱芯室3内,扣上锥体2,选择萧氏松茎象侵害区域内的松树,将桶体1由绑带6绑在松树基部,桶内加适量的水,萧氏松茎象成虫清晨下树时会被诱芯中的引诱剂或昆虫聚集素吸引到桶体1周边,到达锥体2,锥体2光滑倾斜面使得成虫容易滑入桶内,会被桶体1内的水淹死,不易逃逸。
实施例2
本发明用作萧氏松茎象的预测预报。
桶体1由透明塑料制成,其它条件和使用方法同实施例1,方便观测计数,这样进行预测预报经济、方便、易行。
实施例3
本发明用作捕捉萧氏松茎象成虫活体。
桶体1内不放水,或在桶底钻2-4个小孔,并在桶内放置一些新鲜的松树枝条,这样引诱到的萧氏松茎象成虫就不易死,桶体7由透明塑料制成,方便观测捕捉,其它条件和使用方法同实施例1,如此萧氏松茎象成虫活体的获得方法简单、方便,成虫成活率高,活成虫可用作科研等用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农业大学;,未经江西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207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昆虫虫量的调查方法
- 下一篇:一种不易钩草的雷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