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芦荟纤维混纺纱线及其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20857.1 | 申请日: | 2015-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269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叶冬明;陈菊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陈恒织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3/04 | 分类号: | D02G3/04;D01F8/02;D01F8/18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任立 |
地址: | 21510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芦荟 纤维 混纺 纱线 及其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纱线及其生产工艺,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芦荟纤维混纺纱线及其生产工艺,属于纺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绿色环保的产品越来越受欢迎,现有的服装一般都是化纤成分制成,不够绿色环保,而且缺乏保健功能。
芦荟作为一种集医药、美容、保健、食用及观赏为一体的纯天然绿色植物,使用价值巨大,已经在全球范围得到了广泛的开发应用;近年来,为满足市场对纺织品环保、保健等功能性的要求,芦荟在纺织品中的应用也已经开始起步,芦荟纤维就是新开发成功的一种新型纤维,是芦荟在纺织品中应用的最新尝试,它是把芦荟营养提取液经特殊工艺加入粘胶中,生产出的纤维不仅具有常规粘胶纤维的吸湿、透气、舒爽、易于染色等诸多优良性能,还具备了芦荟所带来的保健、抗菌、消炎、护肤养肤等诸多功效,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芦荟纤维混纺纱线及其生产工艺,该混纺纱线在具有吸湿、透气、舒爽、易于染色的前提下还具有良好的保健、抗菌、消炎、护肤养肤的功效,生产工艺简单易行。
本发明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芦荟纤维混纺纱线,该混纺纱线组分为由芦荟纤维、牛奶蛋白纤维、桑皮纤维及棉纤维,按质量份数计各组分的含量为:芦荟纤维:30-40份,牛奶蛋白纤维:15-20份,桑皮纤维:15-25份。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前述芦荟纤维混纺纱线中,该混纺纱线组分为由芦荟纤维、牛奶蛋白纤维、桑皮纤维及棉纤维,按质量份数计各组分的含量为:芦荟纤维:30份,牛奶蛋白纤维:20份,桑皮纤维:15份。
前述芦荟纤维混纺纱线中,该混纺纱线组分为由芦荟纤维、牛奶蛋白纤维、桑皮纤维及棉纤维,按质量份数计各组分的含量为:芦荟纤维:40份,牛奶蛋白纤维:18份,桑皮纤维:20份。
前述芦荟纤维混纺纱线中,该混纺纱线组分为由芦荟纤维、牛奶蛋白纤维、桑皮纤维及棉纤维,按质量份数计各组分的含量为:芦荟纤维:35份,牛奶蛋白纤维:15份,桑皮纤维:25份。
前述芦荟纤维混纺纱线中,芦荟纤维的制备方法为:
(1)对芦荟鲜叶用水进行清洗,然后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对芦荟鲜叶进行消毒处理,处理后用卷到进行去皮得到芦荟叶片,将芦荟叶片在温度为40-50℃下进行水处理50-80min,得到芦荟液浆;
(2)向步骤(1)中得到的芦荟液浆中加入生物酶进行脱色处理,然后利用过滤网进行过滤处理,得到芦荟纯浆;芦荟纯浆中的杂质重量百分比含量为0.5-1.0%;
(3)向芦荟纯浆中加入粘胶纺丝液进行均匀混合,芦荟纯浆与粘胶纺丝液的重量比为15-20:1,并通过湿纺法纺织、复丝处理得到芦荟纤维,其中:
制得的芦荟纤维物理性能指标为:回潮率:12.5%,干态断裂强度:2.52cN/dtex,湿态断裂强度:1.30cN/dtex,质量比电阻:7.5×107Ω·g/cm2,干态初始模量:16.2cN/dtex,湿态初始模量:10.2cN/dtex,细度1.67dtex,长度38mm。
本发明还设计一种芦荟纤维混纺纱线的生产工艺,该混纺纱线的生产工艺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一)芦荟纤维的纺纱流程:抓棉机-开棉机-给棉机-成卷机-梳棉机,其中,抓棉机打手伸出筋条长度为2.7mm,打手升降动程为3mm;开棉机的棉卷干定量为390.83g/m,棉卷长度为31.88m;给棉机中给棉罗拉与打手之间的间距为10mm;成卷机综合打手转速为900.6r/min;梳棉机的生条定量为18g/5m,锡林转速为330r/min,道夫转速为21.5r/min,刺辊转速为800.05r/min,锡林至盖板隔距为0.15-0.20mm,刺辊与锡林间的隔距为0.15mm,锡林与道夫间隔距为0.1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陈恒织造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陈恒织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208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