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短纤维素生产用逆向水洗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510122253.0 | 申请日: | 2015-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744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涛;孙飞勇;黄清生;顾文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龙马绿色纤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B21/00 | 分类号: | D06B21/00;D06B1/02;D06B23/20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锦江专利事务所 32106 | 代理人: | 江平 |
地址: | 2266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纤维素 生产 逆向 水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面料的后处理工艺,特别是水洗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短纤维素的生产的精练机工序中,以往的传统工艺路线及设备配置,大都需要三个水洗站,各水洗站分别设置一个水洗槽,一水洗槽与二水洗槽之间为脱硫工位、二水洗与三水洗之间为漂白工位、三水洗后为上油工位,除了脱硫、漂白、上油是独立的循环系统,各水洗站位也是独立的循环系统和加热系统。因此,这样要单独在各水洗站位配置集水洗槽、加热器、循环泵等,这样既消耗电,又浪费蒸汽,且环境不好、设备配置复杂,成本较高,操作不便。因此,迫切的需要一种新的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节能、低成本的短纤维素生产用逆向水洗装置。
本发明包括与面料运行方向同向的第一水洗站、第二水洗站和第三水洗站,各水洗站设有独立的水洗槽,在各水洗槽底部设置独立的受液槽,在各水洗槽上方设置独立的喷淋槽;其特征在于热水出口管自第三水洗站的喷淋槽对面料喷淋后,由第三水洗站的受液槽收集后经母管再自第二水洗站的喷淋槽对面料喷淋后,由第二水洗站的受液槽收集后经第二支管再自第一水洗站的喷淋槽对面料喷淋。
本发明实现了逆向水洗,特别是采用母管和支管代替传统工艺的集水洗槽、加热器、循环泵等,母管、支管既是进水管又是出水管,既能满足生产线各站位水洗需要,又不使用电能,且蒸汽消耗大幅降低、现场环境无泄漏,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也使装置整体设计巧妙,并且节能环保。
在第一水洗站的受液槽下方通过第一支管连接热交换器,热交换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热水连接。以使经过三个水洗站的热量得以回收。
为了达到有效控制对第二水洗站的喷淋量,在母管与第二水洗站的喷淋槽之间串接第二蒸汽喷射泵和第二控制阀门。
为了达到有效控制对第一水洗站的喷淋量,在第二支管与第一水洗站的喷淋槽之间串接第一蒸汽喷射泵和第一控制阀门。
同理,在热水出口管和第三水洗站的喷淋槽之间串接第三控制阀门。
为了方便制作,节省空间了材料,也利于节能,在母管的一端设置盲板,沿着母管的长度方向分别设置将母管分离成第二支管和第一支管的两个隔板,母管的另一端连接热交换器。
所述母管与水平面之间设有5~10度的角度,且位于第一水洗站下方的母管低于位于第二水洗站下方的母管,位于第二水洗站下方的母管低于位于第三水洗站下方的母管。目的是便于清洗水可通过自重流向一下水洗站位,而无需使用动力输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在母管7的右端设置盲板22,沿着母管7的长度方向分别设置将母管7分离成第二支管和第一支管的两个隔板8和14,母管7的左端连接热交换器20。母管7的材质可以为增强聚丙烯(FRPP),管径为¢200-¢600,支管的管径为¢40-¢80。
图1在面料运行方向为从左向右。
与面料运行方向同向地布置有第一水洗站、第二水洗站和第三水洗站。
第一水洗站设有独立的第一水洗槽18,在第一水洗槽18底部设置独立的第一受液槽19,在第一水洗槽18上方设置独立的第一喷淋槽17。
第二水洗站设有独立的第二水洗槽12,在第一水洗槽12底部设置独立的第二受液槽13,在第二水洗槽12上方设置独立的第二喷淋槽11。
第三水洗站设有独立的第三水洗槽5,在第三水洗槽5底部设置独立的第三受液槽6,在第三水洗槽5上方设置独立的第三喷淋槽4。
母管7设置在三组水洗站的下方,且母管7与水平面之间设有5~10度的角度,且右端高于左端,以便于清洗水从右端通过自重流向第二水洗站位,再通过自重流向第一个站位进行循环使用,而无需使用动力输送。
热水出口管2经第三控制阀门3后,由第三喷淋槽4对面料喷淋后,由第三受液槽6收集后经母管7再进入第二蒸汽喷射泵9和第二控制阀门10,进入第二喷淋槽11,然且对第二水洗槽12内的面料进行喷淋后,由第二受液槽13收集后,经第二支管再由第一蒸汽喷射泵15和第一控制阀门16进入第一喷淋槽17,对第一水洗槽18内的面料进行喷淋后,由第一受液槽19再经第一支管进入热交换器20。经过热交换后的热水可以回收利于并加入热水出口管2的进水端。
图1中21为机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龙马绿色纤维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龙马绿色纤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222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