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连续皮带机输运系统的静态称重系统及其称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22448.5 | 申请日: | 2015-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9725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沈剑;易爱国;葛晓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西坝港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G11/12 | 分类号: | G01G1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6 | 代理人: | 朱登河 |
地址: | 211512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连续 皮带机 输运 系统 静态 称重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计量称重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连续皮带机输运系统的静态称重系统及其称重方法,包括由上至下依序设置的卸料系统、计量系统以及出料皮带机,其中,计量系统包括并行设置的多台计量斗,卸料系统的卸料口可在各台计量斗之间切换,所述出料皮带机设置在计量斗的放料口下方。本发明中的计量系统包括并行设置的第一计量斗与第二计量斗两台计量斗,卸料系统的卸料口则可在两台计量斗之间切换,两台计量斗交替受料、称重实现连续计量称重,这不仅保证了运输物料的连续性,也实现了大宗散货物料的动态转化为静态的称重计量,保证了生产效率及计量数据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量称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连续皮带机输运系统的静态称重系统及其称重方法。
背景技术
煤炭、矿石、粮食等大宗散货物料的精确计量一直是港口运输行业内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计量的不一致往往导致买卖双方、船东、港口及检测公司间的商业纠纷,难度很大。目前,大宗散货在港口中转计量的主要方式有船舶水尺、皮带秤、地磅、轨道衡等。优缺点对比如下:
地磅计量采用的是静态称重方式,受干扰的因素少,精度最高(为0.1%),数据直观,是公认的可用于贸易结算的计量方式,但地磅只能用于汽车称重,用于装卸船作业时只能采用汽车称重后再短倒,无法实现物料的连续运输,效率最低、损耗大,而且容易对货物和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水尺计量是一种非常传统的计量方式,也是目前国际上水运行业普遍采用的可接受的计量方式,主要用于船舶运输的价值较低的大宗散货贸易结算。其计量精度与船舶吃水测量、海水密度、压载舱、淡水舱的测定和船舶参数以及测量人员的专业素质、船舶结构的变化有很大关系,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大;计算公式复杂,数据不直观,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测量和计算;须分两次测量空、重载数据,耗时较长;精度不高(±0.5%-±1%),对于价值较高的散装货物(如谷物等)只可用作参考数据;对很多水尺不规范甚至无水尺的船舶不适用;只能用于船舶装卸作业计量;
皮带秤计量是目前散货连续运输计量的主要方式,采用动态计量方式,可在作业过程中进行连续计量,数据直观。但其计量精度受外界干扰因素影响大,需经常性调校,实际使用工况下精度低(>±0.5%)、波动大,行业内认可程度低,多作为参考数据;
轨道衡计量是目前火车运输的主要计量方式,分动态和静态两类,计量精度介于地磅和皮带秤之间,只能用于火车进出场运输。
国家计委在“关于加强外贸港口计量工作”的文件中也指出了:当前港口计量工作主要问题是“管理不统一,制度不严,衡器不足和缺少快速、连续、自动称量设备”。
基于现有港口以及现状,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连续皮带机输运系统的静态称重系统及其称重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连续皮带机输运系统的静态称重系统及其称重方法,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连续皮带机输运系统的静态称重系统,包括由上至下依序设置的卸料系统、计量系统以及出料皮带机,其中,计量系统包括并行设置的多台计量斗,卸料系统的卸料位置可在各台计量斗之间切换,所述出料皮带机设置在计量斗的放料口下方。
对于上述技术方案,发明还有进一步的优化实施方案。
作为优化,所述卸料系统包括喂料皮带机、卸料斗、卸料小车。所述喂料皮带机顶端设置卸料都,设置在喂料皮带机中部的卸料小车用于截断传送皮带机上的物料改变卸料系统的卸料位置。
作为优化,所述卸料小车为翻板式卸料小车,翻板具备带载切换。所述喂料皮带机的卸料位置位于在传送方向上最远端的计量斗的上方,在计量系统的其余计量斗上方分别设置有所述翻板式卸料小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西坝港务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西坝港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224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