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纤通式家庭网关的数据传输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24306.2 | 申请日: | 2015-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349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田广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兴火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8 | 分类号: | H04L12/28;H04L12/66;H04B10/25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倪娅;陈卫 |
地址: | 430070 湖北省武汉市东***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包 家庭局域网 业务类型 安防 标签 数据传输 传感器 互联网 数据包转发 家庭网关 物联网 发送 封装 数据传输效率 数据包产生 互联互通 节约资源 控制指令 采集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纤通式家庭网关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采集家庭传感器和家庭局域网的数据包并识别数据包的业务类型;(2)根据业务类型对识别后的数据包进行封装和标签;(3)将标签后的家庭传感器和家庭局域网的数据包转发到安防网或互联网;(4)接收互联网和安防网发送的数据包,并识别数据包的业务类型;(5)根据业务类型,对数据包进行封装和标签;(6)根据标签后的互联网发送的数据包产生控制指令,以控制家庭传感器,并将标签后的安防网发送的数据包转发到家庭局域网。本发明的数据传输方法能实现物联网、家庭局域网、互联网和安防网的有效互联互通,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并节约资源,促进物联网的应用和扩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居系统的双网融合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纤通式家庭网关的数据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住宅小区至少具备两种类型的网络:一个是安防网,一个是互联网(即光纤到户接入网)。其中,安防网由房地产商建设,主要实现小区楼宇对讲及社区安防,互联网由电信运营商建设,主要为住户提供互联网宽带接入业务,而且,两个网络完全独立建设和运行。
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智能家居系统设计方案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使家庭生活更加安全、节能、智能、便利和舒适。智能家居基于物联网技术,主要为家庭提供家用电器的控制、环境监测传感、安防报警等功能。然而,由于住宅小区的安防网和互联网完全独立建设和运行,即两个网络完全分离,因而现有的智能家居网关工作时只能连接互联网(即光纤到户接入网)和安防网(小区内部网)中的一个,从而会产生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由于互联网和安防网这两个网络完全独立建设和运行且现有的智能家居网关无法同时连接互联网和安防网,从而导致物联网的应用和扩展受到了严重制约;
第二、小区弱电网络需要重复建设,从而浪费资源,不符合国家关于“两型社会”的国策,也不符合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的三网融合的政策;
第三、互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传感网等网络之间不能有效的互联互通,使得电信运营商的智慧城市业务受到极大的挑战;
第四、由于光纤已经到户,因而接入带宽增加了数十倍,但承载的数据业务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增值,从而浪费了资源。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一纤通式家庭网关的数据传输方法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纤通式家庭网关的数据传输方法,利用光纤接入网构建安防网,实现双网融合,从而能实现智能家居所属的物联网、家庭局域网、互联网和安防网之间的有效互联互通,从而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并节约资源,促进物联网的应用和扩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纤通式家庭网关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集家庭传感器和家庭局域网的数据包,并识别家庭传感器和家庭局域网的数据包的业务类型;
(2)根据业务类型,对识别后的家庭传感器和家庭局域网的数据包进行封装和标签;
(3)将一个物理网络接口虚拟为两个逻辑以太网接口,两个逻辑以太网接口分别连接互联网和安防网,并将标签后的家庭传感器和家庭局域网的数据包分别通过两个逻辑以太网接口转发到安防网或互联网;
(4)通过两个逻辑以太网接口分别接收互联网和安防网发送的数据包,并识别互联网和安防网发送的数据包的业务类型;
(5)根据业务类型,对互联网和安防网发送的数据包进行封装和标签;
(6)根据标签后的互联网发送的数据包产生控制指令,以控制家庭传感器,进而控制家居设备,并将标签后的安防网发送的数据包转发到家庭局域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兴火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兴火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243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