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摩托车的侧支架智能熄火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25179.8 | 申请日: | 2015-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279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7 |
发明(设计)人: | 刘毅;杨剑锋;熊兆祥;陈泽勇;孔三斌;陈锐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门气派摩托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45/00 | 分类号: | F02D4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 代理人: | 冯剑明 |
地址: | 529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摩托车 支架 智能 熄火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摩托车的侧支架智能熄火机构。
背景技术
为提高摩托车的使用安全性,现有一种摩托车的侧支架智能熄火机构,应用得最广的是女装踏板车,但是女装踏板车上的熄火机构只是一个简单的间隙性熄火装置,该间隙性熄火装置使用的限制性较强,全程设置四个触点四个熄火,也就是说侧支架一定要大幅运动到25度该功能才起作用,否则不起作用;另一个的缺点是容易出现短路现象,轻则烧坏熄火装置,重则烧坏整车,存在严重的隐患,同时也衍生另一层的安全漏洞。所以,现有的熄火机构有待改进,尤其是不适用于越野摩托车。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摩托车的侧支架智能熄火机构,反应灵敏,安全耐用,可适用于越野摩托车。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摩托车的侧支架智能熄火机构,包括有侧支架,所述侧支架包括与车体连接的安装板以及安装板上铰接的侧支架撑杆,还包括有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有外壳及可转动的内圈,所述外壳上设置有U型槽,所述安装板设置有与所述U型槽适配的定位柱,所述内圈上设置有安装柱,所述侧支架撑杆上设置有与所述安装柱适配的安装孔,所述内圈中心设置有用于安装螺栓的通孔,所述检测装置通过螺栓固装在侧支架撑杆上,检测装置通过内圈检测侧支架撑杆的打开状态并发送信号控制发动机熄火。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安装孔设置在所述侧支架撑杆上焊接的支耳的中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侧支架撑杆上部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检测装置的缺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U型槽与定位柱的配合保证外壳固定,通过安装柱与安装孔的配合,打开侧支架撑杆带动内圈转动,从而检测侧支架撑杆的打开情况,而且全程检测不受侧支架撑杆打开角度的影响,反应快速,消除现有的间隙性熄火装置的侧支架撑杆必须打开到一定角度才能动作而带来的安全隐患;检测装置检测到侧支架撑杆打开则发送信号控制发动机熄火。本发明结构合理,不易短路,安全耐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3,一种摩托车的侧支架智能熄火机构,包括有侧支架1,所述侧支架1包括与车体连接的安装板101以及安装板101上铰接的侧支架撑杆102,还包括有检测装置2,所述检测装置2包括有外壳201及可转动的内圈202,所述外壳201上设置有U型槽203,所述安装板101设置有与所述U型槽203适配的定位柱103,所述内圈202上设置有安装柱204,所述侧支架撑杆102上设置有与所述安装柱204适配的安装孔104,所述内圈202中心设置有用于安装螺栓的通孔205,所述检测装置2通过螺栓固装在侧支架撑杆102上,检测装置2通过内圈202检测侧支架撑杆102的打开状态并发送信号控制发动机熄火。采用上述结构,通过U型槽203与定位柱103的配合保证外壳201固定,通过安装柱204与安装孔104的配合,打开侧支架撑杆102带动内圈202转动,从而检测侧支架撑杆102的打开情况,而且全程检测不受侧支架撑杆102打开角度的影响,反应快速,安全耐用。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安装孔104设置在所述侧支架撑杆102上焊接的支耳的中部。采用上述结构,安装孔104的加工简便,成本低。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侧支架撑杆102上部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检测装置2的缺口105。采用上述结构,检测装置2与侧支架1的连接更紧密,不易松动。
以上所述,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发明的技术效果,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门气派摩托车有限公司,未经江门气派摩托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251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减少排气排放的气态燃料的后燃料喷射
- 下一篇:双活塞转子式内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