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温发酵风味大黄鱼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27378.2 | 申请日: | 2015-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424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罗联钰;石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岳海水产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B4/22 | 分类号: | A23B4/22;A23B4/03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9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温 发酵 风味 大黄鱼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温发酵风味大黄鱼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又名黄鱼、黄瓜鱼,为硬骨鱼纲,鲈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大黄鱼肉质鲜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维生素及多种氨基酸。
公开号为CN 102626239 A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布说明书中公开的“一种黄鱼鲞的加工工艺”首先把鱼剖杀、清洗后,放入鱼重量的4.2%食盐和1%味精进行盐渍。公开号为CN 1935027A 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即食大黄鱼加工方法,其特点是将大黄鱼先用盐类物质处理、使其具有咸味后,再将其晾干或烘干以脱去部分水分后,用蒸煮袋将其真空包装后再将其高温杀菌。专利号200610018860 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即食大黄鱼的加工方法,其是将大黄鱼先用盐类物质处理,使其具有成味后,再将其晾干或烘干以脱去部分水分后,用蒸煮袋将其真空包装后再将其高温杀菌。102038028 A黄鱼精深加工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味料配方为:食盐50%、味精5%、生姜汁25%、黄酒20%。公开的CN 101396132 B中国发明专利的“一种发酵风味黄花鱼的制造方法”在其表面均匀涂布一层细盐,用盐量为鱼片重量的5-8%,在4-6℃条件下低温盐渍24-48 小时;将盐渍好的鱼片抖落盐粒,撒拌上腌糟和由植物乳杆菌、清酒乳杆菌和乳酸片球菌组成的发酵剂置入发酵容器中,在34℃温度条件下,发酵、腌制入味18-24小时;将发酵、腌制好的鱼片或油炸或高温蒸煮或烘烤,冷却、真空包装、杀菌后即成成品。虽然这些产品保质期长,有些是盐分高,有些经过高温处理,失去了大黄鱼原有的鲜味,肉质僵硬,同时造成了营养成分流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温发酵风味大黄鱼及其制备方法,整个生产过程多在低温下进行,大黄鱼的色、鲜、味和营养成分可以得到很好地保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低温发酵风味大黄鱼的制备方法:大黄鱼经预处理、鱼肉穿孔、腌制、低温发酵、超声波真空干燥、即得产品。
具体步骤如下:
(1)原料预处理:用水清洗鲜活的大黄鱼表面的污物及粘膜,用不锈钢刀沿背鳍将鱼剖开,剔除内脏,洗净血污及黑膜;
(2)鱼肉穿孔:用刺针穿孔、激光穿孔中的一种对大黄鱼鱼肉进行穿孔,微孔距为0.5~2毫米,微孔径为0.1~0.2毫米;
(3)腌制:在穿孔处理后的大黄鱼中加入鱼重量1.5~2.0%的食盐,一层鱼一层食用盐,压上重物,5-10℃腌制4-5小时;
(4)低温发酵:在腌制好的大黄鱼中均匀加入发酵菌,6~8℃发酵60~72小时;所述的发酵菌为木糖葡萄球菌、肉葡萄球菌和清酒乳杆菌的冻干浓缩物;
(5)超声波真空干燥:室温下,将发酵处理过的大黄鱼进行超声波真空干燥,功率为400~ 800W,频率为20~50kHz,真空度为0.08~0.09MPa,干燥时间为1~3小时;
(6)真空包装。
步骤(4)的发酵菌中木糖葡萄球菌、肉葡萄球菌和清酒乳杆菌的重量比为1:1:1。
本发明的显著优点在于:
(1)风味定向控制:利用微生物活性促进剂的专一性,加快风味菌建立生长优势的速度,抑制杂菌生长,达到控制异味产生,定向形成产品风味的目的。
(2)鱼体肉里面扎微孔,为了腌制入味、后续产生风味和大黄鱼脱水更加均匀和缩短时间。
(3)低温腌制、低温、长时间发酵可以使大黄鱼肌肉浸出物各种氨基酸含量提高,风味菌群充分扩大,提高大黄鱼的风味。
(4)超声波真空干燥,温度低,时间短,减少产品的氧化,能有效地防止大黄鱼在脱水中的脂肪氧化,使之保持了原有的色泽和品质。
(5)本发明的大黄鱼制品依靠低水分活度防止产品在过程中腐败,整个生产过程多在低温下进行的,大黄鱼的色、鲜、味和营养成分可以得到很好的保留。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低温发酵风味大黄鱼的制备方法:大黄鱼经预处理、鱼肉穿孔、腌制、低温发酵、超声波真空干燥、即得产品。
具体步骤如下:
(1)原料预处理:用水清洗鲜活的大黄鱼表面的污物及粘膜,用不锈钢刀沿背鳍将鱼剖开,剔除内脏,洗净血污及黑膜;
(2)鱼肉穿孔:用刺针穿孔对大黄鱼鱼肉进行穿孔,微孔距为0.5毫米,微孔径为0.1毫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岳海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岳海水产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273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