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过诱导体细胞胚获得非洲菊再生植株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27620.6 | 申请日: | 2015-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1916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2 |
发明(设计)人: | 殷丽青;孙翊;李水根;陆锦明;张永春;周音;范晓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景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闵行区苗圃 |
主分类号: | C12N5/04 | 分类号: | C12N5/04;A01H4/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开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114 | 代理人: | 费开逵 |
地址: | 20110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过 诱导 体细胞 获得 非洲 再生 植株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非洲菊组织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过诱导体细胞胚获得非洲菊再生植株的方法。
背景技术
非洲菊(Gerbera jamesonii)又称扶郎花,原产南非,系菊科大丁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花色丰富、花型独特、产花量高、观赏期长等优点,是世界五大切花之一。由于非洲菊自花不孕,种子苗变异大,分株繁殖可以保持原有的种性特征,不发生变异,但存在繁殖过程中种苗易被病虫害侵染,受季节限制,增殖速度慢等问题,难以适应规模化、工厂化生产的需求,且长期无性繁殖还存在病毒积累,种性退化等问题。
非洲菊在国际、国内花卉市场上发展迅速,良种种苗需求大,成本高,目前产业化生产中使用的非洲菊种苗多为组培苗。一般非洲菊的培养程序是:利用非洲菊花托、花瓣、嫩叶、茎尖、叶茎等为起始外殖体,脱分化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再将愈伤组织培养于分化培养基获得不定芽,从而利用不定芽增殖培养,最后将不定芽分割后诱导生根。此操作过程复杂,周期长,还存在外植体经过愈伤组织途径形成的种苗容易发生变异等问题。
何俊平等开展了非洲菊品种玲珑再生体系建立的研究,以非洲菊花托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消毒浓度、消毒时间的消毒效果以及激素种类对外植体不定芽分化、增殖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用2%次氯酸钠灭菌10min对玲珑外植体有良好的消毒效果。花托诱导不定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10.0mg/L 6-BA+0.5mg/L IAA,芽体分化率达60.5%。增殖培养基以MS+0.5mg/L 6-BA+0.5mg/L NAA最为适宜,增殖系数为3.70。生根培养基以1/2MS+0.1mg/L NAA最为适宜,生根率达100%【何俊平,涂小云,周艳宝等,非洲菊品种玲珑再生体系的建立,江苏农业科学,2012,40(7):56-58】。
冯新等以非洲菊无菌苗的带节茎段为外植体开展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以0.8-1.2cm的非洲菊带节茎段为外植体,可以不通过愈伤组织途径,直接诱导出芽。非洲菊带节茎段诱导芽苗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3.0mg/L+NAA0.1mg/L。较高浓度的6-BA有利于增殖系数的提高,但容易出现玻璃化现象,高浓度的NAA会使芽苗叶色退绿,故最适合的增殖培养基为MS+6-BA 2.0mg/L+NAA 0.3mg/L。非洲菊芽苗生根的浓度范围较宽,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2mg/L【冯新,赖呈纯,赖钟雄,非洲菊离体快繁条件的优化,亚热带农业研究,2009,5(4):222-228】。
王春彦等为探寻非洲菊离体叶片培养的不定芽再生条件,完善非洲菊离体叶片的不定芽再生体系,以不同解离方式的离体叶为外植体,进行不同激素浓度配比的试验。结果表明,除叶柄剪半的外植体无不定芽再生外,另外2种离体叶在叶柄基部均有器官型再生不定芽和器官发生型再生不定芽。自株丛基部撕脱的离体叶于1/2MS+KT5mg/L+NAA0.1mg/L+蔗糖30g/L的培养基中,器官型不定芽的再生率最高达60%~70%。再生比例为1~2,器官发生型再生率20%~30%,再生比例1~2。器官型不定芽再生主要集中在接种后4~12天的时间段内,而器官发生型不定芽形成主要集中在接种后12~24天的时间段内。若将KT换成不同浓度的6-BA,则以自株丛基部撕脱离体叶的器官型再生率最高达60%~70%,再生比例4~5,器官发生型再生率为50%~60%,再生比例为2~3。试验表明:6-BA和KT二者同属细胞分裂素类物质,二者浓度上的变化对不定芽再生影响不大,而二者种类不同对不定芽再生差异很大【王春彦,罗凤霞。非洲菊离体叶培养诱导不定芽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3):144-148】。
利用体细胞胚途径培养非洲菊再生植株,可简化培养程序、缩短培养周期,降低种苗培育成本,提高种苗质量,降低或避免种苗发生变异。
王丽花等以非洲菊的未受精胚珠为试材,研究胚珠发育时期培养基及供体基因型对非洲菊的未受精胚珠离体诱导效果的影响,并以根尖染色体计数为基础对获得的33株再生植株的倍性进行了流式细胞术鉴定。结果表明,胚珠发育时期培养基及供体基因型均极显著影响愈伤组织和胚状体的诱导频率,且外轮舌状花完全水平展开内轮管状花开放前1d,剥取的胚珠诱导频率较高;MS中的大量元素和有机物+Heller中的微量元素+1/2铁盐+0.5mg/L2,4-D预培养7~10d有利于启动雌核发育诱导胚状体形成;经胚状体或愈伤组织2种途径可再生植株【王丽花,瞿素萍,吴学尉等。非洲菊未受精胚珠离体培养影响因素研究,西南农业学报,2013,26(4):1639-164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景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闵行区苗圃,未经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景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闵行区苗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276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