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27668.7 | 申请日: | 2015-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616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温笑菁;王言博;田宇;魏静;曹海涛;任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F283/06 | 分类号: | C08F283/06;C08F220/56;C08F222/06;C08F4/40;C08F2/38;C04B24/26;C04B10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林贸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1 | 代理人: | 李富华 |
地址: | 110004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早强型聚 羧酸 水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外加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高效减水剂在混凝土拌合过程中,特别是重大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是继萘系高效减水剂和三聚氰胺系减水剂后又一系新型的高效减水剂,它具有掺量低、减水率高、坍落度保持性好的特点。但是目前聚羧酸减水剂的品种相对单一,无法满足工程多样化的需求。随着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对混凝土减水剂的促凝和早强效果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合成一种减水率高,早强效果好的聚羧酸系减水剂是市场的需要,也是行业发展的需要。
聚羧酸系减水剂在制备后期需要用碱性溶液调节PH值,本发明提供的减水剂制备过程可略去这一步,大大简化了操作流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原料按重量份数组成如下: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40-60份,丙烯酰胺0.2-10份,顺丁烯二酸酐2-20份,氧化剂0.1-2份,链转移剂0.1-5份,还原剂0.1-2份,水50-100份。
所述的氧化剂是过氧化氢、叔丁基过氧化氢的一种或两种。
所述的链转移剂是丙烯基磺酸钠、甲基丙烯磺酸钠、苯乙烯磺酸钠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还原剂是抗坏血酸、亚硫酸盐、亚硫酸氢盐中的一种或几种。
一种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1)将水和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加入反应瓶中,搅拌均匀,保持温度在40-60oC,加入氧化剂;
(2)然后滴加含有丙烯酰胺、顺丁烯二酸酐、链转移剂和还原剂的水溶液,滴加时间在1-2h;
(3)将温度控制在50-70oC,继续搅拌1-3h,降至室温即得到所述减水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具有较高坍落度和早强特点,并且制备过程简单,反应易于控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原料按质量份数组成如下: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40-60份,丙烯酰胺0.2-10份,顺丁烯二酸酐2-20份,氧化剂0.1-2份,链转移剂0.1-5份,还原剂0.1-2份,水50-100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予以说明。
实施例1
向反应瓶中加入水60份、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 40份,搅拌加热至60OC后加入0.5份过氧化氢,然后滴加含有11份顺丁烯二酸酐、2.2份丙烯酰胺、0.2份甲基丙烯磺酸钠、0.5份抗坏血酸的20份水溶液,滴加时间为1h,滴完后将温度升高至70OC,反应1.5h,反应结束后降温至常温,制得聚羧酸减水剂。
实施例2
向反应瓶中加入水60份、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 60份,搅拌加热至50OC后加入1.2份叔丁基过氧化氢,然后滴加含有6.4份顺丁烯二酸酐、4.3份丙烯酰胺、1.1份丙烯基磺酸钠、1.4份亚硫酸氢钠的10份水溶液,滴加时间为1.5h,滴完后将温度升高至60OC,反应1.5h,反应结束后降温至常温,制得聚羧酸减水剂。
实施例3
向反应瓶中加入水60份、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 50份,搅拌加热至50OC后加入1.0份过氧化氢,然后滴加含有4.1份顺丁烯二酸酐、6.2份丙烯酰胺、1.9份苯乙烯磺酸钠、0.4份亚硫酸钠的10份水溶液,滴加时间为2h,滴完后将温度升高至70OC,反应1h,反应结束后降温至常温,制得聚羧酸减水剂。
将实施例1-3中制备的聚羧酸减水剂,采用基准水泥,依照GB/T8077-2000 测试水泥净浆流动度。实例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基准水泥净浆流动度经时变化 (试验温度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276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