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静脉观察装置及降低静脉观察装置功耗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28060.6 | 申请日: | 2013-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063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7 |
发明(设计)人: | 李贞福;刘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学芹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张建纲 |
地址: | 215011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脉 观察 装置 降低 功耗 方法 | ||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3年4月2日、申请号为201310112709.6、发明名称为“一种降低静脉观察装置功耗的方法”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装置的节电技术,具体为一种用于降低静脉穿刺时辅助装置功耗的方法。
背景技术
静脉穿刺辅助观察装置(简称静脉观察装置)是近年出现的医疗新产品,包括主机和主机上面用于放置手掌进行静脉观察的静脉观察台,主机里面包括有发光组件和控制电路,发光组件包括有发光管和聚光装置。工作时发光管作为光源发出红光,通过聚光成照射光束照射到手掌掌心,红光从手掌透过,由于红光较容易透过手掌的肌肉组织而照射到手背上,而手掌静脉所流动的暗红色静脉血对红光具有很强的吸收作用,使红光难以穿透静脉,所以在手掌背上便显示为在较亮的红光背景下呈现亮度较暗的静脉痕迹,便于医务人员观察和定位静脉,准确实现静脉穿刺,多应用在幼儿静脉穿刺场合。
按照现有技术的观点,由于手掌的生理结构较厚,为了保证发光管的红光能够穿透手掌肌肉,实现对静脉的识别,则需要发光管具有很高的发光亮度,使发光组件照射到手掌心的光通量足够大。现有产品的发光管工作功率往往达到20伏安左右,但这么大的工作功率导致发光管耗电大,发热严重,工作寿命低等缺点,而且由于发光管发光亮度很大,在工作中泄漏的红光会对医务人员的眼睛造成伤害。这是一个矛盾,目前解决该矛盾的技术方向一个是采用发光效率更高的发光管,以较小工作功率取得足够的发光亮度,而更先进的技术是采用更灵敏的CCD摄像头代替眼睛,采集手掌背透射的光,再在显示屏上显示出影像,这虽然可有效降低发光管亮度,但技术复杂,成本高,而且需要通过一边的显示屏来显示,在观察和定位静脉的同时要进行静脉穿刺时,由于操作点(手掌背)与显示屏不在同一位置,操作起来便显得非常不直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便是公开这样一种能够降低静脉观察装置的发光管工作功耗的方法。
经过对静脉观察装置的实际使用过程进行分析,即使采用静脉观察装置,对手掌静脉的观察和定位也无法一下子就完成:从刚开始在整个手掌背中观察到多条静脉痕迹,到医务人员分析并选择其中一条最合适的静脉,再对该静脉进行准确定位,到最好进行静脉穿刺,这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特别是在面向幼儿使用时,幼儿常会因恐惧而挣扎,手掌乱动,这一过程时间会更久。而现有的静脉观察装置在这一过程中,强烈的红光一直在照射,既造成发光管耗电大,发热严重,影响寿命,也会对医务人员的眼睛造成更大伤害。申请人对此做了一些试验,在前期对静脉的观察寻找的过程中,让红光以闪烁方式进行发光,发现红光的闪烁周期在一定范围内时,并不影响对手掌静脉的观察和寻找,甚至在红光亮度较低时,闪烁还使人更容易注意到观察对象的细微差别。
本发明的静脉观察装置的结构跟现有技术一样,包括有主机和静脉观察台,主机包括有发光组件和控制电路,发光组件包括有发光管和聚光装置。但本发明对静脉观察装置的工作方式进行改进,它包括采用发光管发出照射光束,采用照射光束穿透手掌形成静脉痕迹来进行静脉观察定位和静脉穿刺,其改进方法为:将静脉观察装置的整个工作过程分成两个阶段:在前期对静脉进行观察定位的观察阶段,和后期对静脉进行穿刺的穿刺阶段;在观察阶段,将发光管切换在闪烁发光方式进行工作;在穿刺阶段,将发光管切换在连续发光方式进行工作。根据静脉穿刺装置的工作原理,照射光束一般为红光。
具体实现上述改进的方法,本发明通过一个闪烁发生电路输出闪烁脉冲来控制发光管以闪烁发光方式进行工作,通过一个闪烁切换开关来控制发光管在闪烁发光方式与连续发光方式之间进行切换。
闪烁发生电路输出的控制发光管闪烁发光的闪烁脉冲,最好是方波脉冲,其占空比,也即发光管闪烁发光时的占空比,(发光周期占整个脉冲周期的比),决定本发明节电的效果。为了达到节电一半以上,可将占空比定为小于0.5,即发光时的脉冲周期小于不发光时的周期,但发光周期过小时便难以进行观察,合适的,可定在0.2到0.4之间。而整个闪烁发光的闪烁周期,过长则闪烁过慢会影响工作效率,过短则闪烁过于急促容易使眼睛疲劳,根据实际使用在0.3秒至1.5秒之间比较合适,尤其在0.5秒至1秒之间最合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学芹;,未经林学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280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额温测量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携的丝杆活塞挤推式擦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