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磁流变技术的采煤机电机扭矩轴过载保护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28937.1 | 申请日: | 2015-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797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华;任衍坤;张秋香;王利锋;王冬冬;刘晶晶;彭俊泉;王忠宾;谭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K16/02 | 分类号: | H02K16/02;H02K7/116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淮海专利事务所 32205 | 代理人: | 华德明 |
地址: | 221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流变 技术 采煤 机电 扭矩 过载 保护装置 | ||
1.一种基于磁流变技术的采煤机电机扭矩轴过载保护装置,包括截割部齿轮(3)、安装在截割部齿轮(3)两端的轴承(2)、联轴器(4)、截割部壳体(6)和电机(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扭矩轴Ⅱ(1)、扭矩轴Ⅰ(7)和磁流变液过载保护装置(5);所述扭矩轴Ⅱ(1)一端与截割部齿轮(3)花键连接,另一端通过联轴器(4)与磁流变液过载保护装置(5)连接;所述扭矩轴Ⅰ(7)一端与电机(8)的电机转子(9)花键连接,另一端通过联轴器(4)与磁流变液过载保护装置(5)连接;所述的磁流变液过载保护装置(5)通过连接件(13)固定在截割部壳体(6)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磁流变技术的采煤机电机扭矩轴过载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流变液过载保护装置(5)主要由壳体,输出轴(10)、轴承座(12)、主动转子(15)、从动转子Ⅰ(18)、从动转子Ⅱ(19)、输入轴(22)组成;所述壳体由左壳体(14)和右壳体(17)组成,所述轴承座(12)通过连接件(13)固定在左、右壳体(14、17)上,所述输出轴(10)和输入轴(22)分别贯穿左、右壳体(14、17),且位于壳体外的输出轴(10)和输入轴(22)部分分别通过轴承(2)安装在轴承座(12)上,所述主动转子(15)置于从动转子Ⅰ(18)与从动转子Ⅱ(19)中间,所述主动转子(15)与从动转子Ⅰ(18)、从动转子Ⅱ(19)之间留有磁流变液工作间隙;所述主动转子(15)与输入轴(22)连接在一起,从动转子Ⅰ(18)与输出轴(10)连接在一起,所述从动转子Ⅱ(19)通过连接件(13)与从动转子Ⅰ(18)固定在一起;
所述壳体上还安装有永磁体(16),所述永磁体(16)位于从动转子Ⅰ(18)上下两侧,所述永磁体(16)产生的磁场,通过左、右壳体(14、17)到此,并在两壳体之间的工作界面形成垂直于壳体侧面的磁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磁流变技术的采煤机电机扭矩轴过载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转子Ⅱ(19)与输入轴(22)之间设有油封(2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磁流变技术的采煤机电机扭矩轴过载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流变液过载保护装置(5)的磁流变液工作间隙为1mm~3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磁流变技术的采煤机电机扭矩轴过载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转子(15)与输入轴(22)、从动转子Ⅰ(18)与输出轴(10)均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磁流变技术的采煤机电机扭矩轴过载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体(16)采用高性能钕铁硼永久磁性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磁流变技术的采煤机电机扭矩轴过载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3)为螺栓或螺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磁流变技术的采煤机电机扭矩轴过载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器(4)为花键联轴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2893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