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超声系统的降低功耗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29312.7 | 申请日: | 2015-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579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黎杰;张仁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理邦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8/00 | 分类号: | A61B8/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44248 | 代理人: | 刘显扬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超声 系统 降低 功耗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医疗的超声波检测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超声系统的降低功耗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超声系统一般以通道数来计算系统性能,通道数越大,系统性能越高,图像质量越好,价格也越高,如32通道,64通道,128通道,256通道等。但一般超声系统在工作时,很少会让这些通道在同一时间全部工作。拿128通道的超声系统来做例子,在某次扫描,同一时间在工作的发射通道一般少于64,接收通道也会少于96。传统的超声系统一般会让128个发射电路和128个接收电路一直处于等待状态,以便在真正需要其工作的时候能够快速响应。这样只要使用机器做扫描,系统的功耗一般就会是1个通道的128倍。对于现有的超声系统,特别是笔记本式的超声诊断系统,功耗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其散热的好坏,而散热的好坏与其信噪比相关。所以,对于笔记本式的超声诊断系统,控制功耗是其较为重要的目标之一。但是,在超声系统的现有技术中,大部分的设计都是对低功耗考虑较少或者根本不做任何低功耗的设计,有少数做法是通过选取低功耗的发射接收芯片,或者将发射接收芯片配置到低功耗模式,但是上面两种做法都在很大程度的降低了超声图像性能,还有一些做法是将超声供电电源由线性的更换为开关电源,但是开关电源的干扰大,容易降低超声信号的性噪比,总的来说,现有技术中的降低功耗的设计都是以牺牲超声信号的信噪比为代价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以降低超声信号信噪比为代价实现低功耗设计的缺陷,提供一种不会降低超声信号的信噪比的用于超声系统的降低功耗的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用于超声系统的降低功耗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进行超声波扫描之前,取得当前扫描参初始化参数;
B)按照得到的当前扫描初始化参数,通过计算得到参与本次发射扫描的发射通道和未参与本次发射扫描的发射通道;
C)将未参与本次发射扫描的发射通道置于低功耗模式,将参与本次发射扫描的发射通道置于工作模式,并进行本次发射扫描;
其中,所述当前扫描初始化参数包括扫描线号、扫描发射孔径范围和扫描接收孔径范围;所述扫描线号表示扫描孔径的中心位置。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如下步骤:
D)按照得到的当前扫描初始化参数,通过计算得到参与本次接收扫描的接收通道和未参与本次接收扫描的接收通道;
E)将未参与本次接收扫描的接收通道置于低功耗模式,将参与本次接收扫描的发射通道置于工作模式,并进行本次接收扫描。
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B)中进一步包括:
B1)根据所述扫描线号和所述发射孔径范围,通过计算得到本次发射扫描的有效孔径起始点和结束点;
B2)按照得到的有效发射孔径起始点和结束点,得到参与本次发射扫描的发射通道;通过发射通道和发射芯片的对应关系,确定参与本次发射扫描的发射芯片和未参与本次发射扫描的发射芯片。
更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B1)中,通过
和
得到本次发射扫描的有效发射孔径的起始点和结束点;其中,扫描线号为A0,扫描发射孔径范围为n0,总的扫描孔径大小为0~M0,有效发射孔径起始点为P0,有效发射孔径结束点为Q0,P0~Q0为有效发射孔径范围;
在所述步骤B2)中,通过
X0=fix(P0/x0)+fix((M0-Q0)/x0)
确定参与本次发射扫描的发射芯片数量;其中,一个发射芯片连接的通道数为x0,每个发射芯片对应的孔径数也为x0,低功耗处理的发射芯片数为X0,fix为对其变量取整数;其中,每个发射芯片所连接x0个通道的编号是事先设定的。
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D)中进一步包括:
D1)根据所述扫描线号和所述接收孔径范围,通过计算得到本次接收扫描的有效孔径起始点和结束点;
D2)按照得到的有效接收孔径起始点和结束点,得到参与本次接收扫描的接收通道;通过接收通道和接收芯片的对应关系,确定参与本次接收扫描的接收芯片和未参与本次接收扫描的接收芯片。
更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D1)中,通过
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理邦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理邦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293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颅内血肿微创定向清除仪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手抖动监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