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泥鳅水花的培育方法及其泥鳅水花培育中的敌害豆娘幼虫的防护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30172.5 | 申请日: | 2015-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720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储张杰;占腾飞;朱晶婷;王振华;潘桂阳;卢美君;吴榕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8 | 代理人: | 孙国栋 |
地址: | 316000 浙江省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泥鳅 水花 培育 方法 及其 中的 敌害 幼虫 防护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泥鳅水花的培育方法,属于水产养殖领域。
背景技术
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Cantor)是鲤形目、鳅科、泥鳅属的小型经济鱼类。因泥鳅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在日韩等国被誉为“水中人参”,为国内外消费者所喜爱的美味佳肴。
近几年来由于泥鳅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工农业污染的加剧以及酷捕滥捞等原因导致泥鳅野生资源量的下降。由于泥鳅养殖面积扩大,需求量剧增,野生苗种不能满足养殖需求,各地纷纷开展泥鳅人工育苗,为缓解我国泥鳅野生苗种紧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泥鳅人工育苗是将泥鳅受精卵人工孵化,在土池培育水花,将水花养成寸苗,再将寸苗养殖成品泥鳅销售。但在水花培育过程中,目前,国内泥鳅苗种培育成活率极低,申请人在6年来的泥鳅繁育研究过程发现:影响泥鳅苗成活率的限制因子主要有水质、饵料和敌害。泥鳅幼苗的敌害主要有蝌蚪、水生昆虫等,而水生昆虫中的豆娘幼虫成为泥鳅幼苗培育过程中的重量级的杀手。
豆娘(damselfly):属于蜻蛉目(Odonata)昆虫,稚虫生活在水中叫豆娘幼虫。豆娘幼虫以2-3个尾鳃为呼吸器官,肉食性,以水中的鱼、虾、昆虫为食。其最明显的特征是下唇特化成的捕获器。成虫大多在有水有草的水域附近活动,飞翔能力较弱,可以在水边见到“豆娘点水”,因为雌豆娘亦是以点水的方式产卵,有时还见到雄豆娘体贴的伴随雌豆娘飞行。至于稚虫期,则和蜻蜓差不多栖息环境,豆娘的成虫一般习惯在稚虫(幼虫)栖息的水域附近活动、觅食、求偶、产卵。而由于种类的差异,豆娘有的习惯栖息于流水性的溪流、山沟、田沟,或静水性的池塘、湖泊、沼泽、水洼、水田等水域中。由于豆娘幼虫生活于水中,因此多数雌虫习惯停在水边石块、杂物上,或水面挺水植物上将卵依附产下。孵化后的豆娘幼虫在水中捕食其他弱小的水栖昆虫或浮游性小节肢动物维生。
通过多年研究豆娘(Damselfly)幼虫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幼体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1)豆娘幼虫对泥鳅的捕食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Ⅱ型。豆娘幼虫 对泥鳅幼体的瞬间攻击力a′、日最大捕食量1/Th随幼体日龄的增加而降低,捕食1头猎物泥鳅苗所需时间随幼体日龄增加而延长,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2)豆娘幼虫大小规格不同对捕食泥鳅幼体产生显著差异,4种规格的豆娘幼虫(体长分别为16.0±0.2mm、13.1±0.3mm、9.8±0.2mm、5.8±0.3mm)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29.7、18.6、7.2、2.4尾;(3)随着豆娘幼虫密度的增加,个体之间相互干扰,致使单个豆娘幼虫寻找猎物的时间减少,对3日龄泥鳅幼体的竞争条件下的捕食量(E)与自身密度(P)的函数关系式为A=17.579×P-0.2543。
一亩池塘里在5-7月份正常情况下会有1万只左右的豆娘幼虫,每天摄食的泥鳅幼苗高达2.4万尾-29.7万尾,要想提高泥鳅幼苗的成活率,防治豆娘幼虫的攻击,成为每一个鳅苗培育者迫在眉睫的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泥鳅苗培育过程中敌害攻击的技术问题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泥鳅水花的培育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方法所应用的泥鳅水花培育中的敌害豆娘幼虫的防护系统。
一种泥鳅水花培育中的敌害豆娘幼虫的防护系统,所述豆娘防护系统包括饵料培养池、水质净化池、中鳅培育池、小鳅培育池和豆娘防护网,其中,饵料培养池、水质净化池、中鳅培育池、小鳅培育池依次排列,饵料培养池与水质净化池之间由第一饵料输送管相通,水质净化池与中鳅培育池之间由第二饵料输送管相通,中鳅培育池与小鳅培育池之间由小鳅苗输送管相通,所述豆娘防护网盖于饵料培养池、水质净化池、中鳅培育池、小鳅培育池的上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饵料输送管通向水质净化池的一端设有第一筛绢网;优选的,所述第一筛绢网为60目;
所述小鳅苗输送管通向小鳅苗培育池的一端设有第二筛绢网;优选的,所述第二筛绢网为9目;
所述小鳅苗培育池外接泥鳅寸苗输送管。
进一步的,所述水质净化池中填充有煅烧后的贻贝壳;所述中鳅培育池和小鳅培育池均为带有坡度的池塘,优选的,两个池塘的坡比均为1:2。泥鳅幼苗喜欢在池边活动,一定的坡度可以提供鳅苗的活动空间,有利于其觅食。
所述豆娘防护网由钢结构支架固定于四个池塘的上面;
优选的,所述豆娘防护网网片的网目为2.0cm;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豆娘防护网为聚乙烯结节网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学院,未经浙江海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301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