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绒面料及其织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30185.2 | 申请日: | 2015-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833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王华;张徐 | 申请(专利权)人: | 巨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1D31/00 | 分类号: | A41D31/00;D03D11/00;D03D1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罗沪光 |
地址: | 21522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料 及其 织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面料,特别是涉及一种防绒面料及其织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服装技术行业日趋发达的今天,人们对服装品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不断在追求服装的最高品质,因此服装的制作也随之严谨,更加注重细节。而面料作为制作服装的材料,其使用直接影响到最终成品服装的品质。
羽绒服作为传统服装的一种,大多包括面料、里料和胆料,且都要经过防绒处理,再经过服装设计、裁剪和缝制,最终成为消费者身上的羽绒服。近年兴起的无胆防绒的羽绒服只包括面料和里料,且面料和里料都是经过防绒处理,同样经过服装设计、裁剪和缝制,最后成为消费者身上的轻薄羽绒服。然而,这两种做法的羽绒服面料的防绒效果不稳定,质量上较难把关,而由于均需经过缝制,一方面缝制费工时,不仅影响生产效率,而且生产成本较高,另一方面针孔的位置存在钻绒的问题,影响穿着效果。此外,还可采用一种将两片均经过防绒处理过的布料,通过胶水粘合成间距大小不等的横条、竖条或方格,随后经过服装设计、裁剪和缝制,最后成为消费者身上的羽绒服。然而,采用胶水粘合时,存在牢度差、胶水易变色影响外观的问题。
综上所述,传统的制造羽绒服的面料在缝制时易钻绒,影响穿着效果。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制造羽绒服的面料在缝制时易钻绒的问题,提供一种不易钻绒的防绒面料。
一种防绒面料,包括交叉织造的第一面料层和第二面料层,所述第一面料层和所述第二面料层通过表里换层相互接结,所述表里换层处形成用以连接所述第一面料层和所述第二面料层的间线。
上述防绒面料包括交叉织造的第一面料层和第二面料层,并通过表里换层相互接结,交叉位置的连接处为间线,因此,与传统的制造羽绒服的面料相比,本申请得到的防绒面料由于采用自身的表里换层进行交叉织造,因此连接处不存在针孔,能够达到有效的防钻绒的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面料层为合成纤维层或天然纤维层,所述第二面料层为合成纤维层或天然纤维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面料层由第一经丝和第一纬丝交叉织造而成,所述第一经丝为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纬丝为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二面料层由第二经丝和第二纬丝交叉织造而成,所述第二经丝为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纬丝为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合成纤维的D数/F数小于1,所述天然纤维的纤度为50英支~120英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经丝和所述第二经丝均为半光涤纶,所述第一纬丝和所述第二纬丝均为精梳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经丝为半光涤纶,所述第一纬丝为阳离子涤纶,所述第二经丝和所述第二纬丝均为半光涤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经丝为半光涤纶,所述第一纬丝为阳离子涤纶和半光涤纶,所述第二经丝和所述第二纬丝均为半光涤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合成纤维为涤纶、锦纶或氨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间线的条数为至少两条,相邻两条所述间线平行或相交。
此外,还提供一种防绒面料的织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并行织造第一面料层和第二面料层,随后将所述第一面料层和所述第二面料层通过表里换层交叉织造形成间线,重复上述交叉织造步骤,得到防绒面料,所述防绒面料包括交叉织造的所述第一面料层和所述第二面料层,所述第一面料层和所述第二面料层通过表里换层相互接结,所述表里换层处形成用以连接所述第一面料层和所述第二面料层的间线。
由于采用上述织造方法得到的防绒面料的牢度好,不论是温度多低,都不会变形和硬化,使制成的羽绒服有优异的服用性能,在极寒地区更具有优势。此外,将两层面料结合在同一块面料上,节约了大量的服装厂的缝制工时,适应快时尚品牌迅速推出自己的时装。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防绒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另一实施方式的防绒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另一实施方式的防绒面料的组织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方式的防绒面料的织造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巨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巨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301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寒混合面料
- 下一篇:一种热防护服吸湿导气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