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安全气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30490.1 | 申请日: | 2015-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4364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石田武;山下透;上林贵;寺内章裕;山根和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斯巴鲁 |
主分类号: | B60R21/015 | 分类号: | B60R21/015;B60R21/207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孙静;郑霞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气囊 安全气囊装置 车宽方向 膨胀 靠背部 肩部 侧面碰撞 堵塞凹部 副驾驶席 副驾驶座 有效抑制 侧面 驾驶席 驾驶座 移动 凹部 隔开 座椅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其可以在车宽方向隔开排列有座椅的车辆内抑制侧面碰撞所造成的乘员向车宽方向的移动,与乘员的体格差异无关,其能够有效抑制乘员的肩部和头部向车宽方向内侧移动。驾驶座靠背部的与副驾驶席相对的侧面的内部和副驾驶座靠背部的与驾驶席相对的侧面的内部,分别设置有安全气囊装置。安全气囊装置具有能够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膨胀展开的第1安全气囊和第2安全气囊。膨胀展开的第1安全气囊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乘员肩部附近形成凹部,第2安全气囊以堵塞凹部的形式膨胀展开。车辆发生碰撞时,当乘员的体格在规定以上时,只有第1安全气囊膨胀展开;当乘员的体格不在规定以上时,第1安全气囊和第2安全气囊膨胀展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其用于从侧面碰撞导致的冲击中保护设置有在车宽方向隔开排列的座椅的车辆的乘员。
背景技术
车辆碰撞时,设置在车辆上的安全气囊装置启动,减缓对乘员的冲击,这种方法已经普遍普及。以往的安全气囊装置配设在设置于驾驶席的前方的转向装置和设置于副驾驶席的前方的仪表板上,抑制与安全气囊装置相对的乘员向前方移动。由此,可以减缓车辆前面碰撞时对乘员的冲击,从前面碰撞中保护乘员。
另外,近年一直在开发在车辆的侧面碰撞时也会用安全气囊装置保护乘员的装置。例如,所谓的侧安全气囊装置,其在车体的侧面(车门)与乘员之间让安全气囊膨胀,保护乘员。由此,可以从车辆的侧面碰撞的直接冲击中保护乘员,同时防止乘员与车体侧面碰撞。
在此,这种现有的侧安全气囊装置无法抑制乘员向车宽方向内侧移动。因此,在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驾驶席和副驾驶席的乘员很可能彼此碰撞,或乘员撞到邻座的靠背部。对此,专利文献1记载了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其中收纳在设于驾驶席和副驾驶席之间的中控台中的安全气囊会向上方展开。由此,因为驾驶席和副驾驶席之间的安全气囊会展开,所以能够防止驾驶席的乘员和副驾驶席的乘员碰撞。另外,当副驾驶席有乘员存在时,副驾驶席乘员在车宽方向支撑安全气囊。另一方面,当副驾驶席没有乘员存在时,安全气囊会填充与驾驶席乘员相对的副驾驶席侧的空间,副驾驶席侧的车门在车宽方向支撑安全气囊。因此,会对展开的安全气囊施加阻挡车宽方向的冲击力的反作用力,能够有效抑制驾驶席乘员向副驾驶席侧的移动。
专利文献1:特开2010-115947号公报
专利文献1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的安全气囊由于展开成正面I字形,因此在车辆发生侧面碰撞,乘员的上半身向车宽方向内侧移动时,乘员的肩部会先与安全气囊接触。所以,即使抑制乘员的肩部向车宽方向内侧移动,也很难抑制乘员的头部向车宽方向内侧移动。因此,设想在安全气囊与乘员肩部接触的面形成凹部,让乘员的肩部与头部同时接触安全气囊。
但是,乘员的体格有所差异,特别是大人和小孩的体格相差很大。因此,当按照大人的体格在安全气囊与肩部接触的部分形成凹部时,该凹部有时会在小孩等体格矮小的人的头部附近。这种情况下,当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小孩的头部和上半身很可能会进入安全气囊的凹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其在车宽方向隔开排列有座椅的车辆内,抑制侧面碰撞导致的乘员向车宽方向移动,与乘员的体格差异无关,能够有效抑制乘员的肩部和头部向车宽方向内侧移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其用于在车宽方向隔开配置有多个座椅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具备:第1安全气囊,其能够从座椅的车宽方向内侧的侧面向车宽方向内侧按照第1乘员体型的形状膨胀展开;第2安全气囊,其能够从座椅的车宽方向内侧的侧面向车宽方向内侧按照体型小于第1乘员的第2乘员的体型的形状膨胀展开;安全气囊装置控制装置,其在规定条件成立时控制第1安全气囊及第2安全气囊膨胀展开;体格检测装置,其检测座椅乘员的体格是否在规定以上;体格检测装置检测到座椅乘员的体格在规定以上时,安全气囊装置控制装置会控制第1安全气囊膨胀展开,第2安全气囊不膨胀展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斯巴鲁,未经株式会社斯巴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304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