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产表面活性剂细菌及其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131236.3 申请日: 2015-03-24
公开(公告)号: CN104694438A 公开(公告)日: 2015-06-10
发明(设计)人: 曹张军;徐琴 申请(专利权)人: 东华大学
主分类号: C12N1/20 分类号: C12N1/20;C12P1/04;C12R1/125
代理公司: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代理人: 黄志达
地址: 201620 上海市***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表面活性剂 细菌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应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产表面活性剂细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许多生物分子都具有亲油和亲水的基团,它们在性能结构上和化学合成的表面活性剂非常地相似:所以那些具有两亲性且表现出很高表面活性,由微生物或动植物产生的天然表面活性剂都称为生物表面活性剂(Biosurfactant,BS)。生物表面活性剂是一种新型的表面活性剂,相对化学表面活性剂其具备许多明显的优势:如生物可降解性、更强的表面和界面活性、对热稳定性、对环境友好无毒害作用。它不仅可以代替化学合成的表面活性剂的角色,而且在新的应用领域有所创新,因此,随着生物产业的进步,生物表面活性剂将得到更多的应用。虽然对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关注由来已久,也已经有了少量品种在国内外市场销售,但是因为其产量有限,导致价格比较昂贵。自然界中多种微生物能产生表面活性物质,如酵母菌、真菌、细菌都可产生,研究较多的是假单胞菌和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例如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芽孢杆菌(Bacillus sp.)、节杆菌(Arthrobacter sp.)、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p.)和丁酸梭菌(Clostridium tyrobutyricum)等。但是,生物界有着十分丰富的微生物资源,人们对微生物的认知还仅仅局限在一小部分当中。因此,还有大量的具有开放潜力的生物表面活性剂菌种未被发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产表面活性剂细菌及其应用,本发明菌株产物表面活性剂在排油试验中最大直径可达5.1cm。并且该表面活性剂可耐高温,它溶液的表面张力受pH变化的影响较小,且对盐浓度还是具有很高的耐受性,并且具有抗菌性。

本发明的一种产表面活性剂细菌,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命名为Bacillus subtilis 1098-4,保藏号为CGMCC No.9844,其16S rRNA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本发明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1098-4,于2014年10月27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9844。

本发明的一种产表面活性剂细菌的应用,应用于生产表面活性剂,具体生产方法为:温度为37℃,搅拌速率为180-200rpm条件下,培养基中培养48h终止培养,离心,得到粗表面活性剂液。

所述培养基为:2.5%可溶性淀粉,2%胰蛋白胨,0.5%氯化钠,0.2%磷酸二氢钾,硫酸镁0.03%,酵母粉0.06%,0.008%氯化钙,37℃,初始pH 7.5。

所述离心温度为4℃,转速为8,000rpm。

用盐酸调节粗表面活性剂的pH为2.0,温度为4℃放置过夜。

本发明提供的枯草芽孢杆菌1098-4的特征如下:

该菌菌落表面干燥,边缘不整齐;呈乳白色不透明;呼吸类型为好氧呼吸,在有氧条件下生长良好,革兰氏染色呈阳性,形态观察菌体圆柱形杆状,菌体长度为1.717μm。测定菌株的16S rRNA部分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学分析(菌株的16S rRNA全序列见附表)。

本发明菌株发酵酶液用于产生表面活性剂,经过单因子实验得到的优化的发酵条件:2.5%可溶性淀粉,2%胰蛋白胨,0.5%氯化钠,0.2%磷酸二氢钾,硫酸镁0.03%,酵母粉0.06%,0.008%氯化钙,37℃,初始pH7.5,转速200r/min。在此条件下,发酵液表面张力由71.6mN/m降至26.4mN/m。

表面张力测定方法如下:

用白金板法测定表面张力,并与蒸馏水和未接种发酵液的表面张力作比较,以此判断发酵产物的表面活性高低。液体的表面张力降低得越低,表示表面活性越高。具体步骤如下:仪器预热30min,使铂板浸入蒸馏水液面,稳定之后进行读数。按照上述方法,重复三次测得蒸馏水的表面张力值,实验结果取平均值,从而使得实验误差控制在0.2mN/m左右。蒸馏水的表面张力值是71.6mN/m。每次测量时将待测液加入到称量皿中,然后放到表面张力仪的平台上进行测量,每次测量前铂板用蒸馏水冲洗三次,用待测液润洗三次,然后再酒精灯上灼烧至红色,待其冷却后方可测量。每个样品同等条件反复测量3次,算出平均值结果。对照组为相同方法处理的培养基。

有益效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312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