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的生物标志物检测方法与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31569.6 | 申请日: | 2015-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771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肖应芬;梁昊原;张贯京;葛新科;张少鹏;方静芳;梁艳妮;王海荣;高伟明;周亮;唐小浪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贝沃德克生物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552 | 分类号: | G01N21/5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63 广东省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前***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标志物 光接收模块 表面等离子共振 传感芯片 光谱位置 检测物 射出 检测 镜子 变化信息 电源模块 调节装置 改变检测 光谱信息 检测领域 控制模块 零点位置 射出光线 有效信息 光谱 反射 照射 | ||
1.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的生物标志物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光接收模块接收反射光束,并设定其所接收的光谱的初始位置,记录光接收模块输出电信号的初始值;
S2、光谱位置调节装置调节有待测物时光接收模块上的光谱位置,使其移动至初始位置;
S3、控制模块根据光接收模块上的光谱的移动量计算检测物中生物标志物浓度。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的生物标志物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之前还包括步骤S0、将经过反射后的光束进行聚集,之后将其传送至光接收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的生物标志物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0之前,还包括步骤S00、将传感器芯片处的反射光束进行一次反射。
4.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的生物标志物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标志物检测系统包括光接收模块、控制模块、光谱位置调节装置以及电源模块,
所述的光接收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用于接收传感芯片处的反射光束,并相应输出电信号,将电信号传送至控制模块;
所述光谱位置调节装置,与所述的控制模块、所述的电源模块电连接,用于接收电源模块的电流信息并改变所述光接收模块上的光谱的位置,同时将所述的电流信息传送至控制模块;
所述的电源模块,与所述的控制模块、所述的光谱位置调节装置电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的控制模块的指令,根据所述指令向所述的光谱位置调节装置中输入电流;
所述的控制模块,用于记录光接收模块上的电信号变化信息,并发出指令给电源模块,并记录电源模块向光谱位置调节装置通入的电流信息,将其与光接收模块输出的电信号对比,得出检测物中的生物标志物浓度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的生物标志物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接收模块包括第一光接收模块、第二光接收模块以及第三光接收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的生物标志物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谱位置调节装置包括条板(2)、镜子(3)、传动机构、线圈(9)、磁铁(10)以及底座(11),所述的镜子(3)设置在条板(2)上,所述的传动机构一处固定在所述的条板(2)上,另一处固定在所述的底座(11)上,所述的线圈(9)固定在所述的传动机构上,所述的磁铁(10)靠近所述线圈(9),使得向所述线圈(9)中通电后其能够在所述磁铁(10)的作用下通过所述的传动机构带动所述的条板(2)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的生物标志物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相互啮合的齿条(6)和齿轮(7),所述的齿条(6)固定在所述的条板(2)上,所述的齿轮(7)可转动的固定在所述的底座(11)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的生物标志物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相互啮合的蜗轮和蜗杆,所述的蜗杆固定在所述的条板(2)上,所述的蜗轮可转动的固定在所述的底座(11)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的生物标志物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传动机构上还设有平衡装置(5),所述的平衡装置(5)与所述的线圈(9)分布在所述传动机构的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的生物标志物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谱位置调节装置还包括弹簧(4),所述的条板(2)由所述弹簧(4)支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贝沃德克生物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贝沃德克生物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3156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