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轴承卷线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32001.6 | 申请日: | 2015-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384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川俣敦史;大古濑广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岛野 |
主分类号: | A01K89/015 | 分类号: | A01K89/01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磐华律师事务所 11336 | 代理人: | 董巍;谢栒 |
地址: | 日本大阪府堺***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承 卷线器 | ||
本申请发明的双轴承卷线器中即便钓线进入卷线器本体内也容易从卷线器本体内抽出钓线。双轴承卷线器(100)具备卷线器本体(1)及卷筒(10)。卷线器本体(1)具有在内侧开口的第1卷筒收纳部(14a)。卷筒(10)具有直径大于卷线体部地形成的第1法兰部(10b)。第1法兰部(10b)的外周部(16)具有第1外周部(16a)、第2外周部(16b)、及第1连结部(16c)。第1外周部(16a)与第1卷筒收纳部(14a)的内周部(18)隔开第1特定距离(L1)而配置。第2外周部(16b)与第1卷筒收纳部(14a)的内周部(18)隔开第2特定距离(L2)而配置,且直径小于第1外周部(16a)。第1连结部(16c)从第2外周部(16b)朝向第1外周部(16a)逐渐扩径,并连结第1外周部(16a)与第2外周部(16b)。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钓鱼用卷线器,尤其涉及一种可使钓线向前方卷出的双轴承卷线器。
背景技术
双轴承卷线器的卷线器本体具有收纳卷筒的法兰部的圆形卷筒收纳部。在卷筒收纳部的内周面与法兰部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若该间隙过大,在使用较细钓线时,有钓线从内周面与外周面的间隙进入卷线器本体内而缠绕于卷线器本体内部的担忧。若为了防止钓线进入而缩小所述间隙,法兰部的外周面便有可能与卷筒收纳部的内周面接触。因此,已知有一种双轴承卷线器,在法兰部的外周面设置呈环状突出的钓线进入防止部,且在卷筒收纳部设有与钓线进入防止部对向地配置的筒状部(环状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现有的双轴承卷线器中,通过呈环状突出的钓线进入防止部而使钓线难以从卷筒收纳部进入卷线器本体内。另外,钓线即便通过卷线器本体的钓线进入防止部而进入内部,也会因与筒状部接触而使钓线难以掉落、即钓线难以掉落至径向内侧(卷筒轴)。
另外,筒状部(环状部)的前端部具有从内周面朝向前端面扩径的锥形部。该锥形部形成为内周面侧的端部位于比钓线进入防止部的前端部的最外径部更靠轴向内侧。
[背景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450059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现有的双轴承卷线器中,即便钓线从钓线进入防止部进入卷线器本体内也难以产生钓线的掉线。
另外,锥形部的内周侧端部位于比钓线进入防止部的前端部的最外径部更靠轴向内侧,因此能够使钓线进入防止部与环状部之间的间隙为最小,所以钓线难以进入钓线进入防止部与环状部之间的间隙。
但是,难以抽出从钓线进入防止部进入卷线器本体内的钓线。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即便钓线进入卷线器本体内,也容易从卷线器本体内抽出钓线。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双轴承卷线器可使钓线向前方卷出。双轴承卷线器具备卷线器本体及卷筒。卷线器本体具有在内侧开口的卷筒收纳部。卷筒具有:卷线体部,可卷绕钓线;第1法兰部,直径大于卷线体部地形成于卷线体部的一端;及第2法兰部,直径大于卷线体部地形成于卷线体部的另一端。
第1法兰部及第2法兰部的至少任一个的外周部具有第1外周部、第2外周部及第1连结部。第1外周部与卷筒收纳部的内周部隔开第1特定距离而配置。第2外周部与卷筒收纳部的内周部隔开第2特定距离而配置,且直径小于第1外周部。第1连结部从第2外周部朝向第1外周部逐渐扩径,并连结第1外周部与第2外周部。
在该双轴承卷线器中,第1连结部从第2外周部朝向第1外周部逐渐扩径。于此,即便钓线从第1外周部与卷筒收纳部之间的间隙进入第2外周部,若牵拉钓线,便会对钓线作用使其返回至卷线体部的力,容易使钓线越过第1连结部而返回至卷线体部。因此,即便钓线进入卷线器本体内,也容易从卷线器本体内抽出钓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岛野,未经株式会社岛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320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