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玻璃幕墙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32178.6 | 申请日: | 2015-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274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刘霆宇;盛建华;李红春;曾庆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凌云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88 | 分类号: | E04B2/88 |
代理公司: |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42113 | 代理人: | 雷速 |
地址: | 43004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 幕墙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玻璃幕墙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外形为多面体形状的框架式玻璃幕墙系统,该系统也可以称为钻石晶状面玻璃幕墙系统;属建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伴随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物的造型越来越丰富,外形类别更加多种多样,建筑物玻璃幕墙系统的造价也越来越高。钻石晶状面玻璃幕墙系统是一种新型的装饰幕墙形式,造价较高而外形美观。但现有的钻石晶状面玻璃幕墙,通常为点式驳接方式,这种安装方式有许多缺点:一是驳接点位多,外观上会出现很多点状物,外观效果不佳;二是采用点式连接安装三角形玻璃时,玻璃的尺寸往往比较小,大尺寸的三角形玻璃无法采用这种方式安装,并且给玻璃钻孔时工作量很大;三是中空玻璃采用点式做法也需在玻璃上开孔,对中空玻璃强度会有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钻石晶状面玻璃幕墙外观效果不佳、不能安装大尺寸三角形玻璃、给玻璃打孔工作量大甚至降低中空玻璃的强度的缺点;提供一种玻璃幕墙系统,该玻璃幕墙系统外观效果好,能够安装大尺寸三角形玻璃,并且不需要给玻璃钻孔。
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一种玻璃幕墙系统,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是由多根竖杆和多根横杆连接成整体的网状物,其特征是:设置多根支杆,所述多根支杆分别安装在横杆或者竖杆上;设置多根龙骨,每根龙骨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支杆连接,多根龙骨安装成具有多个网眼的网状,每个网眼由一组龙骨围成;所述每个网眼由一块玻璃封闭且玻璃直接地或者间接地安装在龙骨上。
下面对以上的技术方案提出附加的技术特征:
1、所述网眼为三角形或者四角形,所述玻璃为三角形或者四角形以与网眼的形状相适应。
2、所述网眼为等边三角形,所述玻璃为等边三角形。
3、所述竖杆和横杆是矩形管或者槽钢,所述支杆是圆管,所述龙骨是矩形管或者槽钢。
4、设置基架、可转架、结构胶、托钩和螺钉;所述基架由基板和翅板连接成整体,基板的前侧与翅板的左侧连接,翅板的右侧设有轴孔;所述可转架由轴、小连接板、前卡板、后卡板、贴胶板和大连接板连接成整体,小连接板的前侧与轴连接,小连接板的后侧与前卡板连接,大连接板的左侧与前卡板或者小连接板连接,大连接板的右侧与贴胶板连接,后卡板与贴胶板的后侧连接且后卡板位于贴胶板的左表面;所述托钩由大卡板、小卡板、主板和钩板连接成整体,小卡板位于大卡板的右表面,大卡板的后侧与主板的左侧连接,钩板的后侧与主板的右侧连接;所述基架由螺钉安装在龙骨上,所述可转架的轴安装在基架的轴孔中,所述玻璃的一条边的边缘由结构胶贴在贴胶板上,所述托钩的大卡板和小卡板分别卡在可转架的前卡板和后卡板的内侧面,托钩的钩板卡住玻璃的一条边的边缘的外表面;每块玻璃至少有两条边的边缘由基架、可转架、结构胶、托钩和螺钉安装在龙骨上。
下面对以上的技术方案提出附加的技术特征:
⑴、所述基架的基板的外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安装胶垫;所述钩板与玻璃之间设有胶垫层。
⑵、所述贴胶板的前侧设有挡胶板且挡胶板位于贴胶板的右表面。
⑶、设置压板,相邻两块玻璃的基架由压板和螺钉安装在龙骨上。
⑷、相邻两块玻璃之间的缝隙内安装嵌条。
⑸、所述支撑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近似环扇形,所述每块玻璃、每根嵌条的外轮廓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重叠起来形成的阴影的边界线为圆弧线或者椭圆弧线。
说明:1、叙述基架、可转架和托钩的结构时,以图8上部的基架、可转架和托钩所处的位置来叙述。
有益效果:1、外观效果很好,外观上不会出现很多点状物。2、能够安装大尺寸的三角形玻璃,从而提高生产率。3、不需要在玻璃上开孔,既不会降低玻璃的强度,也减少了给玻璃开孔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玻璃幕墙的主视方向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方向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处放大图;
图4是图3中一个单元的示意图;
图5是支撑架示意图;
图6是支撑架上安装一个单元的龙骨后的示意图;
图7是图2中B处放大图;
图8是玻璃安装在龙骨上的一种方式的示意图;
图9是基架的截面图;
图10是可转架的截面图;
图11是托钩的截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凌云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凌云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321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