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蓝莓组培试管苗炼苗成苗率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33364.1 | 申请日: | 2015-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1916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05 |
发明(设计)人: | 余宏傲;王法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元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234 | 代理人: | 刘冬静 |
地址: | 325105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蓝莓 试管 苗炼苗成苗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种苗组培繁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蓝莓组培试管苗炼苗成苗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蓝莓素有“抗氧化之王,美瞳之果”的美誉,对快节奏生活的现代都市人来说越来越具有保健价值。我国蓝莓产业经过近15年来的快速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但面积和产量还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目前,国内蓝莓种苗生产主要依靠组培技术,其技术难点集中于瓶内壮苗、瓶外生根、炼苗移栽等环节。普遍存在繁殖系数偏低、生根率偏低、移苗操作效率偏低等“三低”问题(以下简称“三低”问题),大大提高了蓝莓组培育苗成本和苗木价格,从而制约了蓝莓产业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集成创新一种提高蓝莓组培试管苗炼苗成苗率的方法的方法,系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三低”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提高蓝莓组培试管苗炼苗成苗率的方法的方法,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初代培养和继代增殖培养,在培养得到无菌继代苗的基础上再进行以下操作:
步骤1、对继代苗采用添加西红柿的WPM培养基进行壮苗培养,得到健壮瓶苗;
步骤2、对健壮瓶苗进行室内瓶外微型茎段高密度生根培养,制备得到微型生根苗;
步骤3、对微型生根苗进行室外炼苗和移栽管理,培育出标准组培容器苗。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步骤1中对继代苗采用添加西红柿的WPM培养基进行壮苗培养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1、将继代苗接种到蓝莓继代培养基上,蓝莓继代培养基配方为WPM+ZTR 1mg/L+西红柿5g/L,无需调节pH值,转接1次,其中,蓝莓继代培养基即为添加西红柿的WPM培养基;
步骤1.2、将蓝莓继代培养基配方调整为WPM+ZTR 0.5mg/L+西红柿10g/L,无需调节pH值,经多次转接后得到足够数量的健壮瓶苗,其中,蓝莓继代培养基即为添加西红柿的WPM培养基。
对继代苗采用添加西红柿的WPM培养基进行壮苗培养操作时切取带1~2个单芽的茎段接种培养基中,培养容器采用250ml罐头瓶或马铃薯瓶,每瓶接种数量10~15棵。
步骤2中对健壮瓶苗进行室内瓶外微型茎段高密度生根培养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2.1、蓝莓壮苗茎段的剪取及处理:在空气中打开瓶盖,用镊子夹出试管苗,剪去基部带有培养基的部分,再剪成带2个芽的茎段,用洁净容器收集,立刻在激素溶液内浸泡3s捞出;
步骤2.2、茎段的扦插:生根基质置入塑料餐盒中,将步骤2.1制得的蓝莓微型生根茎段置于盛装了生根基质的塑料餐盒内,每盒100株左右,改直接扦插为打孔扦插;
步骤2.3、密封生根:立即用保鲜膜密封,置于温度为21℃~28℃,光照条件为2000~3000lux光照环境条件下培养21天。
步骤2中生根营养液的配制和灭菌方法是:配制1L的WPM培养基加水稀释至5L,稀释后的溶液调节pH值到4.5,灭菌(改高压灭菌为煮沸灭菌,下同)。灭菌后冷却即得到生根营养液,备用;所述激素溶液的配制方法是:称取IBA或NAA 1g,用少量1N的NaOH溶液溶解,定容至1L,将稀释后的溶液调节pH值至5.0,灭菌后冷却备用;所述生根基质的配制方法是:按照珍珠岩与生根营养液重量比例1:5,将两者混合即制得生根基质。
步骤3蓝莓组培微型生根苗的炼苗和移栽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3.1、炼苗:在温度20~25℃,光照2000lux,相对湿度70~90%环境条件下,步骤2.3生根苗餐盒保鲜膜划开一道口子,炼苗1~2天,之后完全揭去保鲜膜,浇水继续炼苗1~2天;
步骤3.2、移栽:完成炼苗后收集蓝莓微型生根苗于塑料盒容器中,移栽时用镊子夹取生根的蓝莓微型生根苗直接放入盛装移栽基质的穴盘中,置于带有喷灌系统的苗床内,不定期喷水保湿;
步骤3.3、上盆:待穴盘苗新梢长出4-5张叶片时,带基质移栽上盆,其中,塑料盆口径8-10cm,即移入苗圃进行正常管理。
移栽基质的具体制备方法如下:按照质量百分比称取泥炭70份,珍珠岩10份,黄心土10份,稻壳8份,控释肥2份混拌均匀,浸泡消毒,移栽前浇透水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未经温州科技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333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