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醇免吹水性脱模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33819.X | 申请日: | 2015-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728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杨勇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勇军 |
主分类号: | B29C33/60 | 分类号: | B29C33/60;B29C33/5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费碧华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醇免吹 水性 脱模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脱模剂,特别是涉及一种耐醇免吹水性脱模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水性脱模剂需要用大量的水将原液稀释到有效固含量0.5%-3%的水稀释液后再使用,因此在聚氨酯制品的生产过程中模具需要不断地加热,其加热功率在每小时50千瓦左右,还有在模具喷涂以后需要压缩空气将喷在型腔里面的水分吹干,其空气压缩机的消耗功率也在每小时30千瓦以上,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存在能源消耗大,吹模时产生的噪音非常高等弊端,不利于节能环保的要求,现有的水性脱模剂都不能使用酒精(甲醇或者乙醇)作为稀释剂,否则就会发生破乳现象,致其无法使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高能耗及大噪音污染环境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能用酒精作稀释剂的耐醇免吹水性脱模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利用酒精的快挥发性,在生产过程中模具不再需要持续加热,又省去了用压缩空气吹模的工艺环节,从而解决了能耗高噪音大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耐醇免吹水性脱模剂,其主要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制备而成:
脱模有效成分1%-70%,乳化剂0.1%-30%,架桥剂:0.1%-30%,其余为去离子水;
其中所述脱模有效成分含量为70%-95.8%的粘度50-2000CS的二甲基硅油、4%-25%的硅树脂、0.2%-5%的氨基催化剂。
其中所述脱模有效成分含量为95.8%的1000粘度的二甲基硅油、4%的硅树脂、0.2%的氨基催化剂。
其中所述乳化剂为复合乳化剂,所述复合乳化剂为NP-10、OP-10、TX-10和吐温80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其中所述复合乳化剂中NP-10:OP-10:TX-10:吐温80=1:2:0.5:0.8。
其中所述架桥剂为溶剂油,所述溶剂油选自6号溶剂油、120号溶剂油、140号溶剂油、200号溶剂油或石油醚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其中所述硅树脂选自为聚甲基硅树脂、聚乙基硅树脂、聚芳基有机硅树脂或聚烷基芳基有机硅树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其中所述氨基催化剂为改性三乙烯二胺或改性二甲基环己胺。
一种制备所述耐醇免吹水性脱模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以上各组份按比例投入乳化反应釜,40-70℃恒温反应5-9小时,优选为50℃恒温反应6小时,即得所述耐醇免吹水性脱模剂。
其中所述耐醇免吹水性脱模剂在聚氨酯制品生产过程的应用,将所述耐醇免吹水性脱模剂用挥发性有机醇稀释后,得到固含量为0.5%-3%的分散液,用于聚氨酯制品的脱模,所述挥发性有机醇优选为甲醇或乙醇。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发明取得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耐醇免吹水性脱模剂利用酒精的快挥发性,解决了在聚氨酯制品生产过程中喷涂水性脱模剂后的水分残留问题,用本发明产品加上酒精在喷涂以后再不需要压缩空气吹模,只利用模具的余热就能使喷涂的酒精及少量的水分快速挥发掉,满足聚氨酯生产的灌注要求,从而使使用厂家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同时由于省去了用压缩空气吹模的工艺环节,从而解决了能耗高噪音大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称取500CS的二甲基硅油95.8g,聚芳基有机硅树脂4g,改性三乙烯二胺0.2g,120号溶剂油10g,投入实验乳化反应釜搅拌均匀,之后投入比例NP-10:OP-10:TX-10:吐温80为1:2:0.5:0.8的3g复合乳化剂混合均匀;称取387g去离子水加入釜内,同时快速升温至50℃,恒温反应6小时即得有效固含量20% 的乳白色原液。
称取10g原液加入到90g酒精中,即得有效固含量为2%的酒精稀释液。用此稀释液喷涂于模温高于40℃的鞋底模内,不用压缩空气吹模,直接灌注聚氨酯原料,即可得到表面没有被水解的优质聚氨酯鞋底制品。
如果用公知的水性脱模剂由于其不能使用酒精稀释,采用相同的施工条件,得到就是一个表面被水解的无用制品。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勇军,未经杨勇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3381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仪表板模内嵌件注塑成型的机构
- 下一篇:一种塑料袋回收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