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热结构及具有该加热结构的雾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34753.6 | 申请日: | 2015-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708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吴文锋;王瑞停 | 申请(专利权)人: | 延吉长白山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F47/00 | 分类号: | A24F47/00;H05B3/00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汉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255 | 代理人: | 田子荣 |
地址: | 133000 吉林省延边***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热 结构 具有 雾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烟,尤其涉及一种加热结构及具有该加热结构的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子烟越来越普及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目前,市场上的电子烟内都设置有加热结构,加热结构包括液体引导件以及电加热组件,电加热组件一般为电发热丝,通过电发热丝缠绕在液体引导件上;当液体引导件将储存于储液容器内的发烟物质引导出时,电加热组件即可对发烟物质进行加热雾化,生成烟雾,以供电子烟使用者使用。然而,现有技术的加热结构是直接通过电发热丝对发烟物质进行加热的,容易出现烧焦的情况,从而在发热丝表面产生碳化的有害物质,长期使用可能会造成使用者不适;同时,发烟物质烧焦之后还会影响到使用者的口感,不可取。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不会出现烧焦情况的加热结构,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具有该加热结构的雾化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一,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加热结构,包括液体引导件,用于将发烟物质引导出储液容器,所述液体引导件内开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电加热组件,所述电加热组件的两电极引出于所述容置腔的外部,用于与供电电源电连接。
所述容置腔沿轴向贯通所述液体引导件,所述电加热组件的两电极分别从所述容置腔的两端引出于所述容置腔的外部。
所述电加热组件沿所述容置腔的轴向设置。
所述电加热组件为陶瓷加热体,位于所述陶瓷加热体内的印刷电路沿所述陶瓷加热体的轴向设置。
所述电加热组件紧贴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
所述液体引导件为多孔陶瓷。
为实现上述目的之二,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雾化装置,包括如上任一所述的加热结构、储液容器、雾化腔以及用于与供电电源电连接的雾化装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液体引导件一端插入所述储液容器内,另一端插入所述雾化腔内,所述雾化装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与所述电加热组件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配合电连接。
所述雾化腔包括第一雾化壳体和第二雾化壳体,所述第一雾化壳体与所述第二雾化壳体对接构成所述雾化腔,所述第二雾化壳体为所述雾化装置的第一电极,所述第二雾化壳体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雾化壳体绝缘的电极座,所述电极座穿出于所述第二雾化壳体,构成所述雾化装置的第二电极,所述电极座经所述第一雾化壳体压紧在所述第二雾化壳体上。
所述液体引导件通过固定轴套插装在所述第一雾化壳体的进口处。
所述电加热组件的第一电极与所述固定轴套电连接,使所述电加热组件的第一电极经所述固定轴套、所述第一雾化壳体与所述雾化装置的第一电极电连接,所述电加热组件的第二电极与所述所述雾化装置的第二电极电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将电加热组件内置于液体引导件的容置腔内;当电加热组件发热时,电加热组件所发出的热量传递至液体引导件,以加热发烟物质,实现了发烟物质的间接加热,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烧焦的情况,进而避免了碳化的有害物质的产生,确保了电子烟的可靠性,还确保了使用者的口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雾化装置安装在电子烟上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雾化装置(省略储液容器)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加热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陶瓷加热体的透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加热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参照图1、图2,一种雾化装置,包括加热结构3、储液容器4、雾化腔5以及用于与供电电源电连接的雾化装置6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液体引导件1一端插入所述储液容器4内,另一端插入所述雾化腔5内,所述雾化装置6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与所述电加热组件2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配合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延吉长白山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延吉长白山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347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