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层胶合板用脲醛树脂用填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34867.0 | 申请日: | 2015-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620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高强;李建章;李晓娜;周文瑞;张伟;陈惠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J11/08 | 分类号: | C09J11/08;C09J11/06;C09J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层 胶合板 脲醛树脂 填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层胶合板用脲醛树脂用填料及其制备方法,由煤矸石粉40‑60重量份、棉粕粉40‑60重量份、增强剂1‑3重量份、增稠剂4‑8重量份、酸性剂8‑12重量份制备而成,在反应釜中加入棉粕粉30重量份和70重量份的水,后加入氢氧化钠3重量份和尿素6重量份,搅拌20分钟,升温至80摄氏度继续搅拌1小时降温干燥,烘干后磨制为300目粉末;与煤矸石粉、增强剂、酸性剂、增稠剂混合搅拌均匀,得到产品;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可有效利用工业副产物代替面粉填料,节约资源,成本低,工艺简单,设备要求低,操作便利,产品性能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胶合板填料,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制备胶合板的多层胶合板用脲醛树脂用填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胶合板填料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建筑、装饰装修、包装等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我国人造板产量迅速增长。人造板总产量、胶合板产量、家具产量、木质地板产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2013年,我国人造板总产量2.72亿m3,约占世界总产量的50%。按每吨胶粘剂平均生产9m3人造板计算,2013年我国木材胶粘剂消耗量约3000万吨(固体含量50%),其中脲醛树脂及其改性产品占胶粘剂总产量的80%以上,占主导地位。其中约有1000万吨用于胶合板生产,每年消耗面粉填料约3000万吨,在现在粮食资源紧缺的情况下,这是一个巨大的浪费。
其中常用的填料主要有:①淀粉类(如面粉、淀粉、高粱粉和木薯粉等)。这类填料具有吸水作用,可防止胶液过度渗透至单板中造成缺胶而影响胶接质量, 还可以增加初粘性,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填料。②蛋白质类(如豆粉和血粉等)。这类填料因含有蛋白质,并能与树脂中的游离甲醛作用,故分子间易产生交联,生成不可逆产物(蛋白质凝胶);另外,血粉可提高胶粘剂的耐水性和胶接强度,豆粉可延长胶粘剂的适用期。因此,这是一类非常好的填料,但是价格昂贵。③纤维素类(如树皮粉、花生壳粉、木粉和水解玉米芯粉等)。由于这类填料大多含有木素一类的多酚化合物, 因此可以与甲醛反应生成共聚物,具有提高胶接质量的作用,但是此类填料黏度小(木质素类黏度过大),施胶性能差、预压性能差。④矿石类(如石英粉、白垩土粉、瓷粉和膨润土等)。这类填料的特点是来源广、成本低,但通常密度较大,当胶液浓度较小时易发生沉淀现象,粘度小、预压性差。综上所述,上述措施虽然能够替代脲醛树脂用面发,但存在较多问题,或由于生产成本过高等原因而无法推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多层胶合板用脲醛树脂用填料及其制备方法,采用煤矸石粉与高粱棉粕粉为原料,添加增稠剂、增强剂和其他功能性助剂,制备脲醛树脂用填料以替代面粉,并可增加其制备胶合板的耐水胶接性能、降低甲醛释放量,可有效利用工业副产物代替面粉填料,节约资源,成本低,工艺简单,设备要求低,操作便利,产品性能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多层胶合板用脲醛树脂用填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煤矸石粉40-60重量份、棉粕粉40-60重量份、增强剂1-3重量份、增稠剂4-8重量份、酸性剂8-12重量份。
其中,所述增稠剂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或者羟乙基纤维素乙基醚中一种;所述增强剂为异氰尿酸三缩水甘油酯;所述酸性剂为钛白工业副产物硫酸亚铁。
其中增强剂的制备方法为:将1mol异氰尿酸置于四口烧瓶中恒温至60℃,加入1%四氯化锡和0.05mol的氢氧化钠, 后缓慢滴入4mol的环氧氯丙烷单体在90-100℃反应5小时,后降温至50℃,加入0.15mol氢氧化钠,搅拌20分钟,中和多余的碱,减压蒸馏残余环氧氯丙烷,在乙醇中精制出本发明用增强剂。
其中,所述棉粕粉为100目;所述煤矸石粉为300目。
一种上述多层胶合板用脲醛树脂用填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林业大学,未经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348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