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37815.9 | 申请日: | 2015-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5264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土屋洋介;石井则久;森和彦;乾秀二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H1/58 | 分类号: | H01H1/58;B60Q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11105 | 代理人: | 岳雪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微小电流进行动作的电气负载用的开关。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LED光源等通过微小电流而动作(点亮)的电气组件的动作/非动作模式进行切换的开关来说,有时在开关的电极之间出现存在水等情况下,即使开关断开时,也会通过微小的泄漏电流而开关动作。
为了解决该问题,已知有:通过利用磁铁和霍尔元件检测开关的操作状态,对泄漏电流进行排除,并利用检测结果通过控制装置控制照明设备的点亮、熄灭的方式(参照专利文献1);或者通过控制装置判定泄漏电压或ON电压,仅使ON电压情况下的照明设备点亮(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2091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1970号公报
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由于需要控制装置,因此,基板或半导体元件等部件的数量增加,成本易增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成本并抑制电气负载由于微小泄漏电流而动作的开关。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开关,其具备作为固定触点的:可连接于电源的电源侧端子(42)、可连接于一个电气负载的第一负载端子(41)、可连接于另一个电气负载的第二负载端子(43),并且,其具备可动触点(46),该可动触点(46)在不导通所述电源侧端子(42)与所述第一负载端子(41)及所述电源侧端子(42)与所述第二负载端子(43)的断开位置、从该断开位置向一侧位移而使所述第一负载端子(41)和所述电源侧端子(42)导通的第一接通位置、从所述断开位置向另一侧位移而使所述第二负载端子(43)和所述电源侧端子(42)导通的第二接通位置之间可移动,该开关的特征在于,作为所述固定触点具备可以成为基准电位的接地端子(44),所述可动触点(46)具备:处于所述第一接通位置时与所述第一负载端子(41)连接,并且处于所述第二接通位置时与所述电源侧端子(42)连接,且处于所述断开位置时远离所述第一负载端子(41)及所述电源侧端子(42)这两者的第一接通触点(46a);处于第二接通位置时与所述第二负载端子(43)连接,并且处于所述第一接通位置时与所述电源侧端子(42)连接,且处于所述断开位置时远离所述第二负载端子(43)及所述电源侧端子(42)这两者的第二接通触点(46b);处于所述断开位置时与所述接地端子(44)连接,并且处于所述第一接通位置或者处于第二接通位置时,远离所述接地端子(44)的接地触点(46c);所述第一接通触点(46a)、所述第二接通触点(46b)及所述接地触点(46c)相互导通,在所述可动触点(46)处于所述断开位置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负载端子(41)和所述第一接通触点(46a)的距离(a1)设定为比所述第一负载端子(41)和所述电源侧端子(42)的距离(b1)短,并且将所述第二负载端子(43)和所述第二接通触点(46b)的距离(a2)设定为比所述第二负载端子(43)和所述电源侧端子(42)的距离(b2)短。
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为,所述可动触点(46)位于第一接通位置时,与从所述第二负载端子(43)到所述电源侧端子(42)的距离(b2)或者从所述第二负载端子(43)到所述第二接通触点(46b)的距离(c1)中较短的一个距离相比,从所述接地端子(63)到所述电源侧端子(42)的距离(d)、或者从所述接地端子(63)到所述第二接通触点(46b)的距离(e1)中较短的一个距离被设定为更短,所述可动触点(46)位于第二接通位置时,与从所述第一负载端子(41)到所述电源侧端子(42)的距离(b1)、或者从所述第一负载端子(41)到第一接通触点(46a)的距离(c2)中较短的一个距离相比,从所述接地端子(63)到所述电源侧端子(42)的距离(d)、或者从所述接地端子(63)到所述第一接通触点(46a)的距离(e2)中较短的一个距离被设定为更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378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