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年三熟玉米和大豆间套种的种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39751.6 | 申请日: | 2015-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189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汤复跃;陈渊;梁江;韦清源;陈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8 | 代理人: | 胡吉科 |
地址: | 530007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年 三熟 玉米 大豆 套种 种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年三熟玉米和大豆间套种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我国的华南(主要为广西)和西南地区(主要为四川)存在着一种玉米和大豆套种的种植模式,通过高秆作物玉米和矮秆作物大豆之间的时间、空间合理搭配,提高复种指数、有效缓解扩大农作物种植规模与土地约束之间的矛盾,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与农民持续增收,保障玉米、大豆粮食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当前的玉米、大豆间套种种植模式存在着以下不足:
1、广西玉米套种夏大豆种植方式玉米行距过窄,在玉米行间套种夏大豆时只能人工操作,劳动力成本较高,小型播种施肥难以进行田间作业,不利于套种的可持续发展。
2、四川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方式:两玉米带间预留的宽度在种植大豆前,土地闲置时间为2个月左右,不仅没有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而且易于杂草滋生生长,影响玉米的田间生长及增加劳动成本投入;大豆在玉米中后期两玉米带中套种,玉米和大豆共生期长达2个月左右,为避免对玉米、大豆作物产量的影响,对玉米、大豆品种的选择要求极高。
本领域的很多技术人员按照传统的思维模式也一直认为,玉米宽窄行中上半年玉米和大豆同时播种将会出现以下问题:
(1)上半年玉米行间间作春大豆共生期时间较长,高秆作物玉米(主栽粮食作物)产量将大幅度减产,矮秆作物由于受高秆作物玉米遮荫将出现倒伏产量有限。
(2)上半年玉米行间间作春大豆共生期时间较长,将加重病虫草害的发生。
(3)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增加劳动力投入,在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情况下,不利于应用推广。
所以,目前只有玉米和夏大豆套种的模式得到了一定的推广,但是其中有的方案是采用错穴点播的,只能进行人工播种,难以同时进行机械化作业;而对于玉米和春大豆、夏大豆一年三熟间套种的模式目前还未见到。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克服了上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对玉米和大豆间套种种植的技术偏见,提供了一种合理的玉米和大豆间套种种植方法,达到不仅实现玉米、春大豆、夏大豆同时获得高产,达到“三丰收”,增加农民收入,提高耕地的利用率及农业资源的使用率,同时还便于机械化作业,减少劳动强度和人力成本,提高了效率。
对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年三熟玉米和大豆间套种的种植方法,所述玉米采用宽行种植,所述玉米和春大豆同时播种,所述玉米宽行间距为1.5~2.0米,在所述玉米宽行内间作春大豆;在所述春大豆收获后并在所述玉米收获前15-20天时,在所述玉米宽行内套种夏大豆。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案,春大豆与玉米同时于2月中下旬播种,春大豆收获期在5月中下旬,夏大豆在6月中下旬播种,实现一年“三丰收”,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发明人意外的发现,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玉米与夏大豆套种种植时前期宽行预留时间过长,以至于杂草滋生生长、病虫草害发生的问题;大豆根瘤残留可增加土壤中氮素,大豆落叶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实现用地与养地结合,提高耕地的利用率及农业资源的使用率,提高复种指数,促进玉米、大豆间套作可持续性发展;玉米和春大豆可以一次性同时进行免耕播种、施肥和盖土一体化作业,方便机械化作业,减少劳动强度和人力成本,提高了效率。
春大豆品种优选早熟春大豆或菜用大豆(毛豆),更优选生育期在70-90天内的抗倒伏品种,进一步优选但不仅限于华春6号或毛豆3号;玉米品种优选当地种植的主推玉米品种,更优选株型紧凑或半紧凑型品种,进一步优选但不仅限于正大619、桂单0810或宜单629;夏大豆品种优选当地正常的主推高产或优质品种,进一步优选但不仅限于桂夏1号、桂夏3号或桂夏5号。
对于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种植方法采用2行玉米间作2行春大豆。
由于春大豆与玉米共生期达3个月左右,采用2行玉米间作2行春大豆的方案,对玉米和春大豆进行合理搭配,解决了两种作物相互搭配时的竞争抑制关系,实现了玉米和大豆高产,同一地块一年实现“三丰收”。
对于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两相邻玉米之间的行间距为30~40cm。采用此技术方案,在保证玉米产量的情况下,提高了耕地的利用率及农业资源的使用率。
对于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两相邻春大豆与玉米之间的行间距为50~70cm。由于春大豆与玉米共生期达3个月左右,此技术方案采用合适的春大豆与玉米之间的行间距,解决了矮秆作物由于受高秆作物玉米遮荫而出现倒伏产量有限的问题,方便机械化作业,同时提高了玉米和大豆的产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397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食用菌培养料混合机
- 下一篇:一种改良农田栽培富硒蔬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