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试验装置及试验单元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40473.6 | 申请日: | 2015-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498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30 |
发明(设计)人: | 末冈久幸;内田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平田机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1M15/00 | 分类号: | G01M15/00;G01L23/2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王诣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试验装置 试验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的试验装置及试验单元。
背景技术
作为发动机的试验装置,提出了不伴随燃料的燃烧地进行试验的装置。例如,在日本专利第4315957号公报中公开了由电动马达使曲轴旋转,对进气口、排气口的压力变动进行测量的装置。
对进气口、排气口的压力变动进行测量的单元一般具备与口连接的配管、对配管内的压力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和对配管进行开闭的配管用阀。作为试验例,例如有在进排气阀的重叠区域中确认进排气阀的响应性是否处在基准值内的试验。在此情况下,将进气侧的配管开放,将排气侧的配管封闭,对进气侧的压力变动进行测量,相反地将排气侧的配管开放,将进气侧的配管封闭,对排气侧的压力变动进行测量。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压力变动的测量精度这个方面,最好从口到配管用阀的配管内的容积越小越好。当配管内的容积大时,压力变动的响应性降低。因此,从口到配管用阀的配管长度最好尽可能地短。
另一方面,作为配管用阀,在由自动控制所获得的阀的开闭的自动化这个方面,使用带气压缸等执行机构的阀。然而,带执行机构的阀需要执行机构的配置空间,在缩短配管长度这个方面存在极限。
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使得阀的开闭的自动化成为可能,而且,进一步缩短配管长度。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试验装置,在模拟的驱动状态下对具备了包含进气口及排气口的多个口的多气缸发动机进行试验;该试验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多个压力检查单元和至少一个开闭机构;上述多个压力检查单元分别具备与上述多个口中的一个连接的配管、对上述配管内的压力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和对上述配管进行开闭的阀;上述开闭机构具备一个执行机构和传递机构;该传递机构与上述执行机构连接,将上述执行机构的驱动力向多个上述阀的各操作部传递,对上述多个阀进行开闭。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试验单元,用于在模拟的驱动状态下对具备包含进气口及排气口的多个口的多气缸发动机进行试验;该试验单元的特征在于,具备多个压力检查单元和至少一个开闭机构;上述多个压力检查单元分别具备与上述多个口中的一个连接的配管和对上述配管进行开闭的阀;上述配管具备安装对上述配管内的压力进行检测的传感器的安装部;上述开闭机构具备一个执行机构和传递机构;上述传递机构与上述执行机构连接,将上述执行机构的驱动力向多个上述阀的各操作部传递,对上述多个阀进行开闭。
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特征根据下面的实施例的说明(参照附图)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试验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I-I线向视图。
图3是压力检查单元的说明图。
图4是试验单元及移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5是试验单元及其周边的立体图。
图6是试验单元的下部的说明图。
图7是试验单元的下部的说明图。
图8A~图8C是开闭机构的动作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各图中,箭头Z表示上下方向,箭头X及Y表示相互正交的水平方向。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试验装置1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I-I线向视图。当图1为试验装置1的主视图时,图2与试验装置1的去掉一部分的结构的俯视图相当。另外,在图1中,省略搬运装置100的具体的结构。
试验装置1取入由辊式输送机等搬运装置100在X方向上搬运的发动机E,进行该试验,在试验后再次将发动机E返回到搬运装置100。试验装置1对发动机E进行的试验是在不伴随燃料的燃烧的、模拟的驱动状态下进行的试验,是进行所谓的低温试验的装置。
发动机E是多气缸发动机。可应用本发明的多气缸发动机虽然在气缸数、气缸配置方面没有特别制约,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假定V型6气缸发动机。发动机E的气缸列方向被设为Y方向,在单方的气缸排(バンク)各配置3个气缸。进气口IP在每个气缸上独立地设置各一个,合计6个进气口IP配置在气缸排间。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排气口EP作为集合排气口在每个气缸排设置一个,合计设置2个。另外,关于排气口EP在每个气缸独立地构成各一个的情况下,当然也可应用本发明。
<试验装置的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平田机工株式会社,未经平田机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404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