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磁芯弹丸加速装置、配合的磁芯弹丸及电磁玩具枪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40580.9 | 申请日: | 2015-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2208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1 |
发明(设计)人: | 樊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樊瑞 |
主分类号: | A63H33/18 | 分类号: | A63H33/18;A63H33/26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安思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72 | 代理人: | 徐淑东,王宇杨 |
地址: | 116039 辽宁省大连***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丸 加速 装置 配合 电磁 玩具枪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玩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磁芯弹丸加速装置、配合的磁芯弹丸及电磁玩具枪。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中可发射弹丸的玩具枪支,弹丸发射原理主要分三种:一、撞针撞击式:由被压缩的弹簧提供机械能,弹簧推动撞针向枪口方向高速移动,撞击被发射弹丸,使弹丸获得动能,弹丸靠惯性飞出枪管;二、气压式:由被压缩的弹簧提供机械能,弹簧推动活塞快速压缩气缸内的气体,被压缩的高压空气通过气缸前部的喷嘴,进入枪膛,气压推动弹丸飞出枪管;三、高速转轮摩擦式:枪管的入口处安置上下两个由电机带动高速旋转的转轮,转轮外沿具有一定的摩擦力,两个转轮外沿之间的距离略小于弹丸直径,弹丸为有弹性的软体,供弹机构将弹丸送入高速旋转的两转轮之间,转轮与弹体间的摩擦力将弹丸加速飞入枪管。
上述几种玩具枪支弹丸加速技术分别存在以下不足:采用撞针撞击式的玩具枪支:1、需一支刚度较大的储能弹簧,击发前往往需要人工压缩该弹簧,对儿童而言费力,降低玩具的易用性;2、与储能弹簧相连的机械构件承受较大应力,受力构件容易损坏,降低玩具的耐用性;3、储能弹簧占用空间较大且必须布置于弹丸的正后方,使得枪体内无法再布置其他装置如连发供弹装置等,使得玩具的趣味性降低;4、以该原理发射的玩具枪支易被使用者更换非原厂指定的弹丸,安全性较低。采用气压式的玩具枪支存在的主要不足除了以上说明的撞针撞击式的不足之外,还有威力较难控制的显著缺陷,因气缸活塞压缩气体结构射出的弹丸威力较大,所以绝大多数以压缩气体为动力发射硬质弹丸(如BB弹)的玩具枪支在我国是违反相关法规而禁止生产与销售的,仅少部分发射软性弹丸的款式被允许生产流通。采用高速转轮摩擦式的玩具枪支存在的主要不足为:1、加速飞轮高速旋转产生的噪音大,玩具枪支在待击发状态时需一直保持飞轮高速旋转状态,玩具枪支待击发状态一直嗡嗡作响,令人心烦,与真实枪械临战待机时的安静冷峻感觉背道而驰,大大降低了玩具的趣味性;2、加速飞轮加速每一枚弹丸后转速迅速下降,不能快速恢复转速,使得玩具枪支的连击速度较慢,降低玩具的趣味性;3、该加速原理要求枪管的口径要远大于弹丸的口径,使得玩具枪支的射击精度非常差,可玩性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玩具枪的易用性低、耐用性差、噪音大、连续发射困难以及安全性较低等技术问题,提出一种磁芯弹丸加速装置、配合的磁芯弹丸及电磁玩具枪,能够实现弹丸发射初速易控满足玩具枪安全要求,并能够连续发射弹丸,发射噪音低,枪体无需发射储能弹簧,枪体结构合理可靠耐用,玩具枪趣味性大大增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磁芯弹丸加速装置,所述磁芯弹丸加速装置包括:供电单元和至少一个加速单元;
所述加速单元包括螺旋线圈、控制模块、电容器和光电对管,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螺旋线圈、电容器和光电对管电连接;光电对管设置在螺旋线圈的弹丸入口或弹丸出口处;
当加速单元为多个时,多个螺旋线圈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加速单元的电路结构如下:
供电单元的正极、第一电阻器R1的第一端子、光敏三极管T3的集电极、第三电阻器R3的第一端子、第七电阻器R7的第一端子以及第一二极管V1的阳极相连接;
供电单元的负极、第一发光二极管V3的阴极、第二电阻器R2的第二端子、第五电阻器R5的第二端子、第六电阻器R6的第二端子以及第一场效应管T4的源极相连接;
第一电阻器R1的第二端子和第一发光二极管V3的阳极相连接;
光敏三极管T3的发射极、第二电阻器R2的第一端子以及第一三极管T1的基极相连接;
第三电阻器R3的第二端子与第一三极管T1的集电极相连接;第一三极管T1的发射极、第四电阻器R4的第一端子以及第二发光二极管V4的阳极相连接;
第四电阻器R4的第二端子、第六电阻器R6的第一端子以及第一场效应管T4的栅极相连接;
第二发光二极管V4的阴极与第五电阻器R5的第一端子相连接;
第一场效应管T4的漏极、第八电阻器R8的第二端子、第二三极管T2的发射极、第十电阻器R10的第二端子、第二场效应管T5的源极以及电容器C的负极相连接;
第七电阻器R7的第二端子、第八电阻器R8的第一端子以及第二三极管T2的基极相连接;
第一二极管V1的阴极、第九电阻器R9的第一端子、螺旋线圈的一端、第二二极管V2的阴极以及电容器C的正极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樊瑞,未经樊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405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循环流化床喷雾干燥设备
- 下一篇:分体双控玩具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