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排量泵的液压控制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40924.6 | 申请日: | 2015-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760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15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丹丹 |
主分类号: | F15B11/028 | 分类号: | F15B11/028;F04C14/10 |
代理公司: | 上海翰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70 | 代理人: | 张维东 |
地址: | 223464 江苏省淮***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量 液压 控制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泵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变排量泵的液压控制机构。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CN100520069C)公开了一种具有双控制室的变量叶片泵,该泵具有可移动以改变泵容量的泵控制环,以及位于泵控制环与泵壳体之间的复位弹簧、第一控制室和第二控制室,该复位弹簧抵抗第一控制室与第二控制室的力而作用以建立平衡压力,且其中能够施加或撤除向第二控制室的加压流体的供应以改变泵的平衡压力。
然而上述技术还是存在以下缺陷:
1、油压波动大,极易产生噪音;
2、不同温度下产生的压力变化较大,会造成能量浪费,从而产生污染;
3、设计空间不灵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排量泵的液压控制机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困难,开创了一种保持油压平衡的变排量泵的液压控制机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排量泵的液压控制机构,包括可变排量泵、壳体、活塞、弹簧和堵头,所述可变排量泵包括控制腔,所述堵头与所述壳体活动连接形成一活塞腔,所述活塞腔的内壁上设置有进油孔和出油孔;
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进油口延伸至所述活塞腔,并从所述进油孔延伸至所述可变排量泵形成第一进油通道,所述出油口延伸至所述活塞腔,并从所述出油孔延伸至所述可变排量泵形成出油通道,所述出油通道与所述活塞腔相互垂直;
所述活塞和所述弹簧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在所述活塞腔内,所述活塞沿所述活塞轴线上下运动,以调节所述进油孔和所述出油孔的截面大小。
优选地,所述活塞顶端的横截面呈十字形,以调节所述进油孔的截面大小;
所述活塞底端呈圆柱体,并与所述活塞腔相互配合,以调节所述出油孔的截面大小。
优选地,所述活塞腔顶端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活塞腔底端的横截面积。
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油通道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进油口延伸至所述活塞腔形成所述第一通道,从所述进油孔延伸至所述控制腔形成所述第二通道。
优选地,所述顶端与所述活塞腔配合形成第一环形腔体和第二环形腔体,所述第一环形腔体位于所述第二环形腔体的上方,所述第一通道连接所述第一环形腔体,所述第二环形腔体还连接有第二进油通道。
优选地,所述第二进油通道连接有开关式电磁阀或者油路控制机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环形腔体的体积小于所述第二环形腔体体积。
优选地,所述壳体设置在所述可变排量泵的外壳上或者所述可变排量泵的泵盖上。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本发明的一种变排量泵的液压控制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安装方便;本发明变排量泵的液压控制机构采用活塞腔和活塞相互配合作用,以调节进油孔和出油孔的横截面积,从而控制可变排量泵控制腔内的压力来改变其排量。其中,活塞顶端的横截面呈十字形,通过与第一进油通道和第二进油通道配合,可实现两种不同的进油方式,产生不同的系统压力,并保持不变,有效避免了因油压波动大而产生噪音,有效防止因不同温度下产生的压力变化较大,造成能量浪费,从而产生污染。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变排量泵的液压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 第一进油通道 13 第一通道
2 出油通道 14 第二通道
3 活塞 21 出油口
4 活塞腔 22 出油孔
5 壳体 31 第一端
6 弹簧 32 第二端
7 堵头 33 第三端
8 可变排量泵 41 第一环形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丹丹,未经周丹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409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联集装阀座
- 下一篇:一种变量泵式液压飞轮蓄能器系统及其稳压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