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实现高温高压水电化学测试的陶瓷薄膜电极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41325.6 | 申请日: | 2015-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928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9 |
发明(设计)人: | 郭琦;吴欣强;王翔;韩恩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7/30 | 分类号: | G01N27/30 |
代理公司: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21234 | 代理人: | 张志伟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高温 高压 水电 化学 测试 陶瓷 薄膜 电极 | ||
1.一种能实现高温高压水电化学测试的陶瓷薄膜电极,其特征在于,该电极包括电极主体、密封部件、传感部件三部分,具体结构如下:
电极主体包括转接头与电极外壳,转接头下部与高压釜釜盖螺纹连接,转接头的下端面为环形凸台,通过所述环形凸台压设于高压釜釜盖的电极孔处,通过旋紧螺纹使转接头下端面与高压釜釜盖之间产生压力,实现金属硬密封;转接头上部与电极外壳螺纹连接,转接头的上端面为环形凸台,通过所述环形凸台与电极外壳的内台阶面相抵,通过旋紧螺纹使转接头上端面与电极外壳的内台阶面之间产生压力,实现金属硬密封;转接头中心开有变径通孔,所述变径通孔为缩径段、变径段、扩径段自下而上连成一体结构;
电极主体内部为密封部件,密封部件包括锥面密封件、压帽I、碟形弹簧、压帽II、压紧螺帽、O型密封圈、保护垫片,锥面密封件的中心通孔内穿入YSZ陶瓷管,锥面密封件的上、下两锥面分别与压帽II中心通孔的变径段、转接头中心通孔的变径段接触;压帽II上面依次放置碟形弹簧、压帽I、压紧螺帽,压紧螺帽与电极外壳螺纹连接;压帽II的上部侧面环形凹槽处安装O型密封圈,压帽II与YSZ陶瓷管顶端接触位置处放置保护垫片;
传感部件包括YSZ陶瓷管、电极导线、金属/金属氧化物及玻璃纤维,YSZ管内填充金属/金属氧化物作为参比电极的活性元素,玻璃纤维填充在金属/金属氧化物上面,通过玻璃纤维固定金属/金属氧化物;电极导线一端伸入金属/金属氧化物中,电极导线另一端依次穿过保护垫片、压帽II、碟形弹簧、压帽I、压紧螺帽的中心孔,与外界测试仪器夹头连接,将电信号导出。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实现高温高压水电化学测试的陶瓷薄膜电极,其特征在于, YSZ陶瓷管一端封闭。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实现高温高压水电化学测试的陶瓷薄膜电极,其特征在于,转接头中心通孔的缩径段直径大于YSZ陶瓷管外径。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实现高温高压水电化学测试的陶瓷薄膜电极,其特征在于,压帽II分为上下两部分,压帽II上部直径比电极外壳内径小0.2 mm,压帽II的上部侧面开有环形凹槽;压帽II下部直径比转接头中心通孔的扩径段小;压帽II中心开有变径通孔,所述变径通孔为缩径段、扩径段、变径段自上而下连成一体结构,缩径段直径大于电极导线的直径,扩径段直径大于YSZ陶瓷管的外径。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实现高温高压水电化学测试的陶瓷薄膜电极,其特征在于,锥面密封件的上锥面尺寸与压帽II中心通孔的变径段尺寸一致,锥面密封件的下锥面尺寸与转接头中心通孔的变径段尺寸一致,锥面密封件的中心开有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YSZ陶瓷管的外径。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实现高温高压水电化学测试的陶瓷薄膜电极,其特征在于,使用碟形弹簧维持密封所需压力,碟形弹簧的外径小于电极外壳内径,使用数量取决于电极外壳高度,碟形弹簧低于电极外壳的上边缘。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实现高温高压水电化学测试的陶瓷薄膜电极,其特征在于,压帽I分上下两部分,压帽I上部直径大于电极外壳的内径,压帽I下部直径小于电极外壳内径。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实现高温高压水电化学测试的陶瓷薄膜电极,其特征在于,保护垫片、压帽I、压紧螺帽中心均有通孔,其中保护垫片中心孔直径与电极导线直径一致,其余通孔直径均大于电极导线的直径。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实现高温高压水电化学测试的陶瓷薄膜电极,其特征在于,电极导线为金属丝,电极导线外侧由热缩管包裹,电极导线上、下端分别裸露出1 cm的长度。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实现高温高压水电化学测试的陶瓷薄膜电极,其特征在于,YSZ陶瓷管穿过转接头、锥面密封件、压帽II的中心通孔,压帽II上面依次放置碟形弹簧、压帽I、压紧螺帽;旋紧压紧螺帽,使转接头与压帽II对锥面密封件施加压力,在压力作用下锥面密封件变形,中心通孔与YSZ陶瓷管紧密贴合、上下锥面分别与压帽II中心通孔的变径段及转接头中心通孔的变径段紧密贴合,实现YSZ陶瓷管与金属电极主体之间的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4132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