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磁阀控制式无回油的共轨喷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41514.3 | 申请日: | 2015-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7595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孙树平;奚星;吴小军;徐春龙;赵中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天津) |
主分类号: | F02M51/06 | 分类号: | F02M51/06;F02M61/10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2211 | 代理人: | 韩敏 |
地址: | 30040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阀 控制 式无回油 喷油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喷油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磁阀控制式无回油的共轨喷油器。
背景技术
高压共轨喷油器的回油量大小直接决定了高压泵所需的容量大小。在高压泵的容量确定之后,回油量大小就决定了共轨管所能达到的压力,即喷射压力。此外,喷油器回油和其他部位的燃油泄漏会造成喷油器与共轨、高压泵之间的压力波动,进而影响针阀运动以及喷油量的精度。故而现需要提出一种防止燃油泄漏的喷油器,以此提高燃油的利用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出一种控制简便同时防止燃油泄漏且高利用率的电磁阀控制式无回油的共轨喷油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磁阀控制式无回油的共轨喷油器,其包括喷油器体、控制阀和喷油嘴;
所述控制阀包括动力组件和阀杆;
所述喷油嘴包括喷油嘴针阀体和针阀;
所述喷油器体内部包括运作腔以及相互连通的储油腔和喷油腔,所述喷油器体的侧壁上开有进油口,所述储油腔通过该进油口与外界连通,在所述运作腔内设有提供阀杆移动动力的动力组件,所述储油腔底部设有喷油嘴针阀体,该喷油嘴针阀体上开有主油通道和辅油通道,所述储油腔通过主油通道与所述喷油腔连通,且该喷油腔底部开有与外界连通的喷油孔,所述喷油嘴针阀体的端面上还开有控制孔,该控制孔与所述主油通道连通;
所述控制阀中的阀杆置于储油腔内且其顶端伸入运作腔内部并与所述动力组件连接,所述阀杆上开有由阀杆侧壁到阀杆的底端端面上的过油孔,该过油孔与所述辅油通道配合,所述针阀位于所述喷油腔内且阻隔所述喷油腔与外界连通,该针阀的底部卡于控制孔内且与阀杆的底端形成一运动放大控制腔,所述储油腔经由辅油通道和过油孔与该运动放大控制腔连通。
进一步,所述动力组件包括衔铁、衔铁弹簧和置于该衔铁上方的电磁铁,所述衔铁套于所述阀杆的顶端,该阀杆顶端通过衔铁弹簧与运作腔连接,该衔铁弹簧的弹性形变方向与阀杆的轴线方向平行。
进一步,所述电磁铁置于运作腔内,所述电磁铁上还开有衔铁弹簧放置孔,所述衔铁弹簧至于该衔铁弹簧放置孔内且该衔铁弹簧的弹性形变方向与阀杆的中轴线共线。
进一步,所述衔铁与运作腔的内壁为滑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喷油腔为与所述针阀的顶部配合的针形腔室。
进一步,所述控制孔的底端内壁为漏斗状,所述针阀的底部卡于漏斗状的控制孔底端,所述运动放大控制腔的腔体横截面沿储油腔到喷油腔的方向逐渐减小。
进一步,所述主油通道由依次连通的第一部分通道、第二部分通道和第三部分通道组成,所述第一部分通道的中心线与所述阀杆的轴线平行且该第一部分通道的通道口置于喷油嘴针阀体的端面上,与所述第一部分通道连通的第二部分通道的中心线与第一部分通道的中心线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三部分通道沿着阀杆轴线方向的剖面为圆形,该第三部分通道与喷油腔连通。
进一步,所述辅油通道和过油孔均为相互配合的L型。
进一步,所述辅油通道由相互垂直连通的第一部分辅油通道和第二部分辅油通道组成,所述第一部分辅油通道的端口位于喷油嘴针阀体的端面上且该第一部分辅油通道的中心线与阀杆的中轴线平行,所述第二部分辅油通道的端口与所述过油孔连接。
进一步,所述过油孔由相互垂直连通的第一部分过油孔和第二部分过油孔组成,所述第一部分过油孔的端口与所述辅油通道连接,所述第二部分过油孔的端口位于阀杆的底端端面上且与该阀杆的中轴线共线。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喷油器能够完全避免燃油泄漏,以至于所供应的燃油量能够全部喷入燃烧室而无需回油,由此不仅使得高压燃油泵能够节省传动功率,降低了对发动机有效功率的消耗,而且降低了燃油消耗量,从而提高了使用该燃油的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2)所述针阀的开启和关闭直接受运动放大控制腔内的容积变化控制,响应较快,喷射油束动量较大,使得燃油在燃烧室中能够良好雾化,有利于降低排放。
(3)在储油腔中的阀杆周围的燃油容积作为本喷油器的稳压室,对阀杆的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进而喷油器与其他关联装置之间的压力波动及其对针阀运动和喷油量精度的影响被减少到最小程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针阀2、喷油嘴针阀体 3、喷油器体4、阀杆
5、衔铁6、电磁铁 7、衔铁弹簧8、过油孔
9、辅油通道10、进油口11、运动放大控制腔 12、主油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天津),未经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天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415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