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CMYK四基色粗纱耦合牵伸实现混配色纺纱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42129.0 | 申请日: | 2015-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2699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发明(设计)人: | 薛元;高卫东;杨瑞华;周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D02G3/34 | 分类号: | D02G3/34;D01H5/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联创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4 | 代理人: | 夏宇和 |
地址: | 2141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罗拉 纱线 牵伸 基色 配色 耦合 前罗拉 色纺纱 粗纱 纺纱 转动自由度 恒定 并排设置 黑色纱线 后罗拉轴 加捻系统 前后设置 色彩调配 色彩缺陷 色彩效果 混色 罗拉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CMYK四基色粗纱耦合牵伸实现混配色纺纱的方法,其具体包括:牵伸和加捻系统包括前后设置的前罗拉、中罗拉和组合后罗拉;组合后罗拉具有四个转动自由度,其包括同一根后罗拉轴上并排设置的第一后罗拉、第二后罗拉、第三后罗拉和第四后罗拉;保持前罗拉速度Vq恒定,调整第一后罗拉、第二后罗拉、第三后罗拉和第四后罗拉的速度,则实现纱线的色彩调配;混色时,利用黑色纱线调整色纺纱的色深。本发明通过引进黑色,并利用黑色的纱线调节最终纱线的色深,弥补了现有技术中色纺纱的色彩缺陷,进而获得了理想的色彩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纺织工程中纺纱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CMYK四基色粗纱耦合牵伸实现混配色纺纱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色纺纱是有选择地将有色纤维(染色纤维或原液着色纤维)进行混合,然后再纺制成具有某种色彩的有色纱线。用这种有色纱线进行色织,通过混拼色在织物上形成色彩的分布,如条格织物、提花织物等布面效果。
传统的色纺工艺有两种,一种是前纺混色制成不同色彩的条子,再经细纱牵伸加捻形成混色纱;还有一种是在细纱阶段将两种不同颜色的粗纱由牵伸机构的中、后罗拉分别喂入,并对其中一根粗纱不均匀牵伸,再合并加捻形成竹节段彩纱。由于无法进行任意比例的混合以方便地进行调色,所以这种色纺纱不能进行全色谱纺纱,由此限制了色纺纱在纺织品中的广泛运用。
近几年,虽然也提出了一些方案来解决全色谱纺纱问题,如专利CN201310369692.2(基于四粗纱耦合牵伸加捻系统实现混纺及混色的装置及方法),CN201410176434.7(三元色粗纱混配生产幻彩纱的方法及该方法制备的幻彩纱),但通过三原色混配色,例如使用黄、品红、青相互叠加或并列呈现出原稿的颜色时,理论上将染成黄色、品红色、青色的纤维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实现所有颜色的再现,例如将100%的黄色、100%的品红色和100%的青色混合,可以产生黑色。但是由于染色时使用的染料并不是理想染料,也就是说理想的黄色染料本来应该完全反射500-700纳米的可见光,完全吸收400-500纳米的可见光,但实际使用的黄色染料并不是这样的,它在500纳米-700纳米这部分的反射不足,在400-500纳米处吸收不足,其原因是黄色染料显色时呈现少量的品红和青色的成分。其他染料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由此,如何调配出理想而纯正色彩的色纺纱成为本领域难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CMYK四基色粗纱耦合牵伸实现混配色纺纱的方法,该方法将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四种颜色的粗纱条,即CMYK四基色粗纱,通过环锭细纱机牵伸加捻系统的耦合牵伸、交互变色、梯度配色、混合加捻,使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四种颜色的纤维可按指定的任意比例混合成纱,进而通过四基色配色,实现任意颜色的配色纺纱,并且调配出的色彩更加纯正。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CMYK四基色粗纱耦合牵伸实现混配色纺纱的方法,具体包括:
1)牵伸和加捻系统包括前后设置的前罗拉、中罗拉和组合后罗拉;组合后罗拉具有四个转动自由度,其包括同一根后罗拉轴上并排设置的第一后罗拉、第二后罗拉、第三后罗拉和第四后罗拉;第一后罗拉、第二后罗拉、第三后罗拉和第四后罗拉分别以速度Vh1、Vh2、Vh3和Vh4运动;前罗拉以速度Vq运动;
2)第一后罗拉、第二后罗拉、第三后罗拉和第四后罗拉分别所牵伸着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纱线;保持前罗拉速度Vq恒定,调整第一后罗拉、第二后罗拉、第三后罗拉和第四后罗拉的速度,则实现纱线的色彩调配;混色时,利用黑色纱线调整色纺纱的色深或饱和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421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