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LED散热器的复合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42312.0 | 申请日: | 2015-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236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叶伟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闻誉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9/04 | 分类号: | B32B9/04;B32B15/04;B32B15/20;B32B27/06;B32B27/34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舒丁 |
地址: | 52338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led 散热器 复合材料 | ||
1.一种用于LED散热器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膜层、第二膜层、第三膜层、第四膜层和第五膜层,
所述第二膜层贴附于所述第一膜层上,所述第三膜层贴附于所述第二膜层上,所述第四膜层贴附于所述第三膜层上,所述第五膜层贴附于所述第四膜层上;
所述第一膜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碳化硅40份~70份,三氧化二铝13份~55份,二氧化硅2份~15份,粘结剂3份~25份,高岭土2份~20份,氧化镁0.5份~2份,东阳土0.5份~2份,轻质钙0.5份~2份和稀土氧化物0.2份~0.5份;
所述第二膜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组分:石墨烯80份~95份;
所述第三膜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铜93份~97份、铝2份~4.5份、镍0.1份~0.3份、铌0.2份~1.2份、锰0.1份~0.4份、钛0.1份~0.3份、铬0.1份~0.3份和钒0.1份~0.3份;
所述第四膜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铜47份~50份、铝49份~52份、镁0.2份~0.7份、铁0.2份~0.7份、锰0.2份~0.5份、钛0.1份~0.3份、铬0.05份~0.1份和钒0.1份~0.3份;
所述第五膜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石墨20份~40份,碳纤维20份~30份,聚酰胺40份~60份,水溶性硅酸盐10份~20份,六方氮化硼1份~8份,双马来酰亚胺2份~5份,硅烷偶联剂0.5份~2份,抗氧剂0.25份~1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LED散热器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碳化硅50份~60份,三氧化二铝30份~50份,二氧化硅10份~15份,粘结剂10份~20份,高岭土15份~20份,氧化镁1份~1.5份,东阳土1份~1.5份,轻质钙1份~1.5份和稀土氧化物0.3份~0.4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LED散热器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碳化硅55份,三氧化二铝40份,二氧化硅13份,粘结剂15份,高岭土18份,氧化镁1.5份,东阳土1.5份,轻质钙1.5份和稀土氧化物0.3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LED散热器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膜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铜94份~96份、铝3份~4份、镍0.2份~0.3份、铌0.5份~1份、锰0.2份~0.3份、钛0.2份~0.3份、铬0.2份~0.3份和钒0.2份~0.3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LED散热器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膜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铜95份、铝3.5份、镍0.3份、铌0.8份、锰0.2份~0.3份、钛0.2份~0.3份、铬0.2份~0.3份和钒0.2份~0.3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LED散热器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膜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铜48份~49份、铝50份~52份、镁0.2份~0.5份、铁0.2份~0.5份、锰0.3份~0.5份、钛0.2份~0.3份、铬0.05份~0.08份和钒0.2份~0.3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LED散热器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膜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铜48份、铝51份、镁0.3份、铁0.3份、锰0.4份、钛0.4份、铬0.08份和钒0.3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LED散热器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膜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石墨30份~35份,碳纤维25份~30份,聚酰胺45份~50份,水溶性硅酸盐15份~20份,六方氮化硼4份~6份,双马来酰亚胺3份~4份,硅烷偶联剂1份~1.5份,抗氧剂0.5份~1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LED散热器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膜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石墨35份,碳纤维28份,聚酰胺45份,水溶性硅酸盐18份,六方氮化硼5份,双马来酰亚胺3.5份,硅烷偶联剂1.8份,抗氧剂0.7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LED散热器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层、所述第二膜层、所述第三膜层、所述第四膜层和所述第五膜层的厚度比为1~1.5:8~12:5~7:6~10:2~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闻誉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闻誉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4231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