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回收余热的电流调节箱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44262.X | 申请日: | 2015-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178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周开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衢州迪升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H1/24 | 分类号: | H05H1/24;F24H7/02;F22B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4000 浙江省衢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回收 余热 电流 调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加热设备,特别是涉及到一种等离子体加热设备。
背景技术
当前,等离子技术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工业上应用于等离子点火、等离子喷涂、金属冶炼、等离子加热制造纳米材料、切割、垃圾焚烧和废物处理等。近几年来,利用等离子体处理危险有害的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的技术发展很快,等离子体的处理方式和一般的焚烧方式大不一样,等离子体是在电离层或放电现象下所形成的一种状态,伴随着放电现象将会生成了激发原子、激发分子、离解原子、游离原子团、原子或分子离子群的活性化学物以及它们与其它的化学物碰撞而引起的反应。在等离子体发生器中,放电作用使得工作气体分子失去外层电子而形成离子状态,经相互碰撞而产生高温,温度可达几万度以上。
利用等离子体设备把水蒸汽加热分解为氢、氧的活性化学物后,作为气化剂喷入气化炉与有机质垃圾炭进行化学反应,所进行的是放热反应,可以为气化炉提供原料烘干和热解所需的热量,从而使气化炉不需输入空气或氧气,使生活垃圾转化的合成气品质好,达到化工原料的要求,实现无污染及能源化处置生活垃圾。或利用等离子体喷枪把水蒸汽加热分解后再喷入气化炉内与煤炭进行造气反应,使煤炭的气化率几乎达到100%,节省煤炭资源消耗,并且生产的合成气中氢气的分数比例高,废气的含量低,实现减排温室气体。
在生活垃圾处置领域或煤气化领域使用的等离子体设备,一般功率都很大,使用时,引起电网电压的波动,影响到电网电压的稳定性,使得等离子体设备工作不稳定。因此,在大功率等离子体设备中使用限流电阻来避免出现过大的冲击电流,有利于电网电压的稳定及使等离子体设备工作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回收余热的电流调节箱,在大功率等离子体设备中应用,在等离子体喷枪工作时,避免出现过大电流冲击,使电网电压稳定和等离子体设备工作稳定,并且使电流调节箱实现余热回收利用,以减少资源消耗和减排温室气体。
本发明的一种具有回收余热的电流调节箱,包括箱体和电阻丝,其特征是电流调节箱由箱体、集热槽(9)、电阻丝和出线桩组成,其中,箱体由移热油箱(8)和集热水箱(29)构成,在移热油箱(8)的前端壁体上有进线桩(26)接入,出线桩设置在移热油箱(8)的后端壁体上,出线桩的外端引出到移热油箱(8)之外,电阻丝安装在移热油箱(8)中,电阻丝和出线桩为多套设置,第一电阻丝(23)的前端连接到进线桩(26)上,第一电阻丝(23)的后端连接到第一出线桩(19)和第二电阻丝(24)的前端,第二电阻丝(24)的后端连接到第二出线桩(20)和第三电阻丝(6)的前端,第三电阻丝(6)的后端连接到第三出线桩(12)和第四电阻丝(7)的前端,第四电阻丝(7)的后端连接到第四出线桩(13)上;在进线桩(26)的外端有进线接口(26-1),在第一出线桩(19)的外端有第一出线接口(19-1),在第二出线桩(20)的外端有第二出线接口(20-1),在第三出线桩(12)的外端有第三出线接口(12-1),在第四出线桩(13)的外端有第四出线接口(13-1);集热水箱(29)安装在移热油箱(8)的上方,在集热水箱(29)与移热油箱(8)之间有隔板(29-3),在隔板(29-3)上有集热槽接口(29-4),集热槽(9)的上沿口焊接在集热槽接口(29-4)上,集热槽(9)呈朝上开口的条形凹槽结构,集热槽(9)的凹槽空间构成热交换室(Ⅰ),热交换室(Ⅰ)连通到集热水箱(29)的内空间;集热槽(9)伸入到移热油箱(8)中,集热槽(9)与电阻丝错开位置进行定位;在集热水箱(29)的上部有热水输出接口(29-1)接出,在集热水箱(29)的下部有循环回水接口(29-2)接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衢州迪升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未经衢州迪升工业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4426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