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双向触发功能的标签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46092.9 | 申请日: | 2015-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0014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何晓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十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9/077 | 分类号: | G06K19/077;G06K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01701 上海市青浦区沪青平公***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双向 触发 功能 标签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标签,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双向触发功能的标签。
背景技术
电子标签又称射频标签、应答器、数据载体;阅读器又称为读出装置、扫描器、读头、通信器、读写器(取决于电子标签是否可以无线改写数据)。电子标签与阅读器之间通过耦合元件实现射频信号的空间(无接触)耦合;在耦合通道内,根据时序关系,实现能量的传递和数据交换。
传统的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并不复杂: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在这一背景下,由于电子标签只有在进入磁场范围内才能被触发,而磁场范围常常又是有限的,这就使得同时纳入到一套RFID系统中的标签数量和布置的空间范围被限制在了一个较小的范围,不利于充分发挥电子标签的识别功能,也不利于基于电子标签的识别功能开拓其其他用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摆脱磁场范围在空间上对RFID适用场景和适用标签数量的局限。
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双向触发功能的标签,包括微控制器、射频天线、低频发射天线和至少一个低频接收天线,所述微控制器至少被配置实现以下功能:
响应自所述低频接收天线接收到的触发信号,通过所述射频天线发出一反馈信号;以及:
通过所述低频发射天线发出另一触发信号。
可选的,通过所述低频发射天线发出的触发信号至少包括所属标签对应的标签ID号。
可选的,所述反馈信号至少包括所属标签对应的标签ID号以及所接收到的触发信号中包含的标签ID号。
可选的,所述反馈信号还包括所属标签中接收到触发信号的低频接收天线的天线ID号和对应的RSSI强度。
可选的,所述的具有双向触发功能的标签还包括射频模块、低频触发模块和低频接收模块,所有所述低频接收天线均通过所述低频接收模块与所述微控制器连接,所述低频发射天线通过所述低频触发模块与所述微控制器连接,所述射频天线通过所述射频模块与所述微控制器连接。
可选的,所述低频发射天线与低频接收天线的方向不同。
可选的,当所述低频接收天线的数量至少两个时,不同低频接收天线的方向均不相同。
可选的,所述的具有双向触发功能的标签还包括电源,所述电源用以为所述微控制器供电。
可选的,所述电源通过至少一个升压模块升压后输入到所述微控制器连接。
可选的,所述射频天线为射频收发天线。
本发明为标签分别配置了低频发射天线和低频接收天线,使得不同的标签具有双向触发功能,从而使得不同的标签之间可以通过低频发射天线和低频接收天线之间的信号传输实现互相之间的触发。
在能够实现不同标签的互相触发的情况下,一方面来说,能够实现不同标签的触发识别,从而能实现安装有标签的物品的识别,另一方面来说,通过标签中不同方向天线接收信号的差别,还使得进一步判断不同标签之间的位置关系成为了可能,一旦标签之间的位置关系能够判断,那不同物品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确定也成为了可能。
对于触发功能来说,
1)可以发射低频信号,称之为唤醒功能;
2)唤醒所有睡眠的电子标签,正常状态,电子标签都是睡眠状态,提高电子标签的使用寿命;
3)电子标签需要识别触发器的RSSI值,以确认电子标签的方向,即头尾方向。
对于电子标签功能来说:
1)接收低频信号,及RSSI;
2)能发射低频信号;
3)将相应的信号以RF射频信号快速发射出去;
4)工作程序:睡眠->唤醒工作->睡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具有双向触发功能的标签的原理框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触发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微控制器与射频部分的电路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低频接收部分的电路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低频发射部分的电路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电源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十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十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460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冬季获得黑水虻卵块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仿真鱼饵制造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