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防治短暂脑缺血的天然植物提取物制剂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147323.8 申请日: 2015-03-31
公开(公告)号: CN104721246B 公开(公告)日: 2018-04-17
发明(设计)人: 袁珂;贾姗姗;林茵;徐润生;方泽华;戴立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
主分类号: A61K36/28 分类号: A61K36/28;A61P9/10
代理公司: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213 代理人: 张晓红
地址: 311800 浙***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用于 防治 短暂 缺血 天然 植物 提取物 制剂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保健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防治短暂脑缺血的天然植物提取物制剂。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逐渐老龄化,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最主要的疾病之一,因其居高不下的致死率及致残率给社会和家庭均造成严重威胁,目前已成为现代医学研究的热点课题。脑是人体对缺氧最为敏感的器官,脑组织缺血会导致局部脑组织及其功能的损害,其损害程度与缺血时间长短及残存血流量多少有关,短期不完全性缺血只引起可逆性损害,而长时间的完全缺血或严重缺血会引起脑梗死。脑最明显的组织学变化是脑水肿及脑细胞坏死。脑水肿的产生是膜脂质过氧化使膜的结构破坏和钠泵功能障碍的结果。缺血性中风的损伤机制的研究正逐步深入,除兴奋性毒性、钙超载外,还包括细胞凋亡、炎症、自由基、一氧化氮以及线粒体的损伤,同时,机体亦有内在的保护机制。临床上处理脑缺血性损伤的原则是尽早恢复血液再灌注,使缺血脑组织重新得到氧的供应,提供代谢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并清除代谢废物。及时地恢复血液再灌注将有利于减轻脑缺血损伤,至少使某些可逆性损伤获得功能上的恢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由颅内动脉病变引起的一过性或短暂性、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失语、瘫痪或感觉障碍为特点,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通常临床症状持续10-15 min,在30分钟内完全恢复,最长不超过24小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症状虽轻,但如不及时治疗,将发展成脑梗死,威胁患者生命。因此,临床上常常把它看成是脑血管病的危险信号。缺血性中风是由于某动脉供血区的血流因栓塞或出血而暂时或永久地减少所致,其病理过程复杂,目前有效的治疗手段仍然缺乏,及时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预防缺血性卒中的重要措施。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目前尚无特效疗法。西医治疗主要采用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目前临床还是以溶栓为主,但应用中存在出血的危险和其它的限制。

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往往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如改善血液循环,保护脑组织对抗脑缺血性损伤、保护脑组织抗脑缺血与脑水肿的作用、阻止脑缺血造成的细胞膜的离子转运紊乱、清除多种自由基,减轻脑缺氧缺血性损害的作用等。但临床上中药单独用于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中药品种较少,人们并不仅仅满足对这些药物的治疗作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用于防治短暂脑缺血的天然植物提取物制剂的技术方案,其功效成分含量高、使用和携带方便,口服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防治效果明显,制备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条件容易控制,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高,绿色安全,可工业化生产,为防治短暂脑缺血和利用天然资源开辟了新途径。

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治短暂脑缺血的天然植物提取物制剂,其特征在于由杨梅果渣提取物、羽芒菊总黄酮、酵母硒按照重量比50-80g :20-50 g: 300-800 μg均匀混合制成;

所述的杨梅果渣提取物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将新鲜杨梅,去核榨汁后,离心处理或采用滤布包裹果渣挤压分离果汁与果渣;按照杨梅果渣重量为1 kg则含水乙醇用量为3-6升的比例加入55%-70%的乙醇溶液,并加入盐酸调节pH 3.0-pH 4.0,浸泡提取2-3次,每次6-12 h,用滤布包裹果渣挤压,获得浸提液,用闪蒸浓缩装置在60-65℃,真空度为0.093-0.095 Mpa条件下真空浓缩至原体积的1/3-1/6,得果渣浓缩液;将果渣浓缩液通过大孔吸附树脂 Diaion HP 2MGL柱,控制0.5-1.5 mL/min的流速用蒸馏水淋洗至无色透明后,改用pH 3.0-4.0的50-60%的乙醇溶液洗脱,洗脱液流速为0.5-1.5 mL/min,收集有色的花青素洗脱液,在旋转蒸发仪中真空浓缩干燥或冷冻干燥,得杨梅果渣提取物干粉;称重并计算得率,样品避光干燥保存,得到的杨梅果渣提取物的收率为0.57-1.56%,提取物中总花青素的含量达到23.2-47.3%。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未经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473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