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任务设置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147607.7 | 申请日: | 2015-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085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侯恩星;任桥;高自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5/02 | 分类号: | G05B15/02;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张所明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清***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任务 设置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任务设置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家居设备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使用各式各样的智能家居设备。
用户在使用智能家居设备时,可以在用户终端上使用智能家居设备相应的应用程序为智能家居设备设置任务。比如,用户使用智能插座时,可以使用智能插座所对应的应用程序,对智能插座的通电时间进行设置,当达到设置的通电时间时,智能插座即会自动进行通电。通常,不同的智能家居设备需要使用各自对应的应用程序进行设置。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任务设置方法及装置,该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任务设置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为使用场景所设置的触发条件;
接收为使用场景中的至少两个智能家居设备各自所设置的任务;
根据触发条件和任务生成使用场景的控制逻辑,控制逻辑用于在触发条件被触发时,控制至少两个智能家居设备执行各自所对应的任务。
可选地,接收为使用场景所设置的触发条件,包括:
接收为使用场景所设置的手动触发条件;
或,
接收为使用场景所设置的定时触发条件;
或,
接收为使用场景所设置的关联参数触发条件,关联参数是至少一个智能家居设备的运行参数。
可选地,接收为使用场景所设置的关联参数触发条件,包括:
接收为使用场景所设置的关联的智能家居设备;
接收为关联的智能家居设备所设置的关联参数,关联参数被关联的智能家居设备的运行参数达到时形成关联参数触发条件。
可选地,接收为关联的智能家居设备设置的关联参数,包括:
当关联的智能家居设备为空气质量检测器时,接收为空气质量检测器设置的质量指数最高阈值;
当关联的智能家居设备为门窗检测器时,接收为门窗检测器设置的门窗开闭状态;
当关联的智能家居设备为温度传感器时,接收为温度传感器设置的最高或最低温度阈值;
当关联的智能家居设备为距离传感器时,接收为距离传感器设置的最大距离阈值。
可选地,接收为使用场景中的至少两个智能家居设备各自所设置的任务,包括:
显示具有任务执行功能的智能家居设备;
接收对具有任务执行功能的智能家居设备的设备选择信号,并根据设备选择信号确定选中的智能家居设备;
显示选中的智能家居设备的可执行任务;
接收对可执行任务的任务选择信号。
可选地,显示具有任务执行功能的智能家居设备,包括:
检测是否存在绑定的智能家居设备;
当存在绑定的智能家居设备时,检测智能家居设备是否在线;
当智能家居设备在线时,将智能家居设备确定为具有任务执行功能的智能家居设备,并进行显示。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
当不存在绑定的智能家居设备时,确定不存在具有任务执行功能的智能家居设备,并跳转显示智能家居设备的购买商城页面。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
接收为使用场景设置的修改信息,修改信息包括触发条件修改信息、任务修改信息或场景名称修改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修改信息修改使用场景;
根据修改后的使用场景生成修改后的控制逻辑。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任务设置装置,该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为使用场景所设置的触发条件;
第二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为使用场景中的至少两个智能家居设备各自所设置的任务;
第一生成模块,被配置为根据触发条件和任务生成使用场景的控制逻辑,控制逻辑用于在触发条件被触发时,控制至少两个智能家居设备执行各自所对应的任务。
可选地,第一接收模块,包括:
第一接收子模块,被配置为接收为使用场景所设置的手动触发条件;
或,
第二接收子模块,被配置为接收为使用场景所设置的定时触发条件;
或,
第三接收子模块,被配置为接收为使用场景所设置的关联参数触发条件,关联参数是至少一个智能家居设备的运行参数。
可选地,第三接收子模块,包括:
第一设置子模块,被配置为接收为使用场景所设置的关联的智能家居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476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