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智能拉路限电辅助决策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47812.3 | 申请日: | 2015-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796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黄旭明;郭惠;郭碧媛;胡晓辉;陈勇;林晓敏;陈君伟;陈晶;赵辉;陈杨;余建明;刘坚强;李国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14 | 分类号: | H02J3/14;H02J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汲智翼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1 | 代理人: | 陈曦;唐莉 |
地址: | 350001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智能 限电 辅助 决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智能拉路限电辅助决策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并选取拉路序列表,同时设置拉路总数额;根据拉路序列表的厂站信息、拉路总数额和厂站的实时数据推荐可拉路厂站;选中可拉路厂站,并根据拉路序列表、厂站线路的实时数据和拉路总数额推荐可拉路线路;选取拉路线路后,向线路所属厂站下发拉路操作指令并执行拉路操作。本发明通过智能分析生成拉路方案,避免了人工计算和分析造成的误操作,大大提高了拉路限电的处理效率和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现智能拉路限电辅助决策的方法,属于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领域。
背景技术
在发生全网或区域电网重大事故,全网发电能力严重不足或电源联络线严重超流时,省级调度中心的调度人员通知地级调度中心,并下达拉路限电指令,地级调度中心基于已经制定好的事故拉路序列表或限电拉路序列表,根据实时数据人工核对,并排列出拉路线路组合,由变电监控人员拉开供电线路断路器,强制停止供电。
传统的拉路限电操作主要依赖电话方式,以人工操作为主,自动化程度很低。地级调度中心在接受到任务后,完全需要人工对照拉路限电序位表和电网负荷实时运行状况分析确定操作线路;操作过程中线路的拉路及恢复时间的记录、拉路负荷的情况、损失电量的统计都需要由调度员人工处理,致使决策效率低。另外,下发的指令需逐条对应不同的监控或变电所运行执行,整个执行流程时间较长,不能实现快速切除负荷。在进行多路拉路时,缺乏有效的闭环控制手段与措施,甚至会出现不能及时拉路的现象,无法及时响应调度需求,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然而,一些地区调度中心已经开始针对拉路限电的管理进行了改进。例如,公开号为CN102842961A的中国发明申请中,公开了一种地区电网快速拉路限电辅助决策系统。其中,序位表处理模块建立对应关系表,得到切除负荷的拉路设备的拉路操作表;拉路负荷实时监控模块得到拉路负荷的实时监控信息;人机交互模块选择拉路策略集,对拉路操作表进行人工调整,根据对应关系表得到拉路操作表中的拉路设备对应的断路器;拉路操作模块对断路器开关序列进行遥控操作。该技术方案虽然可以减少人工操作步骤,但是对于如何快速获取最佳拉路厂站以及线路的获取、如何实现多厂站并行拉路操作控制,没有进一步介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实现智能拉路限电辅助决策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的技术方案:
一种实现智能拉路限电辅助决策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获取并选取拉路序列表,同时设置拉路总数额;
步骤2,根据所述拉路序列表的厂站信息、所述拉路总数额和厂站的实时数据推荐可拉路厂站;
步骤3,选中可拉路厂站,并根据所述拉路序列表、厂站线路的实时数据和所述拉路总数额推荐可拉路线路;
步骤4,选取拉路线路后,向线路所属厂站下发拉路操作指令并执行拉路操作。
其中较优地,所述拉路序列表包括线路的负荷值、开关状态以及所属的策略名、厂站信息。
其中较优地,所述步骤2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读出所述拉路序列表中的所有数据,统计厂站个数并分配空间;
根据所述拉路序列表的厂站信息生成所述临时厂站表;
查询实时库中每个厂站的实时数据,更新所述临时厂站表
所述临时厂站表根据实时数据和所述拉路总数额推荐可拉路厂站。
其中较优地,所述步骤3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读出并记录所述临时厂站表中被选中的厂站信息;
在所述拉路序列表读出属于厂站的所有线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478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