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向充气的手拉气筒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48271.6 | 申请日: | 2015-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912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8 |
发明(设计)人: | 阿泰密欧.阿法缇卡缇;邓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布拉沃冲气具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33/00 | 分类号: | F04B33/00;F04B39/12;F04B39/10;F04B39/00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2 | 代理人: | 张一平,方闻俊 |
地址: | 315033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向 充气 气筒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手动的充气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让用户用手操作,并可在推、拉握把时持续进行充气或抽气的双向充气的手拉气筒。
背景技术
目前手拉气筒(也叫充气泵)种类相当多,传统的打气筒包括具有一筒状的本体,在本体中组装有一由连接杆操作的活塞,活塞周侧设有向下凹的橡皮碗,并于连接杆顶端设有供用户握持的握把,在本体下端延伸出一充气管。用户拉起握把时,空气会进入本体内侧的活塞下方,当用户将握把下压时,则会由活塞将本体中的空气推入充气管中,提供一次充气。该种传统式的手拉气筒为单向手拉气筒,即在活塞上、下移动一个往返行程中,只能够有单一行程提供充气作用,使用效率较低。
市面上曾见到有另一种更进步的充气泵,其可在握把推、拉双向行程中均进行充气动作,而提高使用效率。专利号为ZL00255072.5(公告号为CN2450405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双向充气泵》,专利号为ZL200620100394.9(公告号为CN2874057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双向充气泵》,及专利号为ZL201020111370.X(公告号为CN20160621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双向充气的手拉气筒》,它们均披露了类似的能双向充气的手拉其它。
现有双向充气的手拉气筒一般包括有筒状的本体,本体内设有活塞,活塞将本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成上气室和下气室,本体的上部设有上盖,上盖中央穿设有一联动管,在联动管的上端连接有一握把,握把的下端与本体内的活塞连接,握把中央的两侧分别形成有进、出气口。在活塞外围组装有气密垫圈,并在活塞内部设置有一进气导气室及一出气导气室,在该进气导气室的上、下方活塞表面形成有让空气由进气导气室进入本体中的出气单向阀口,在出气导气室的上、下方活塞表面形成有让空气由本体进入出气导气室中的进气单向阀口。在联动管内侧穿设组装有一内管,该内管贯穿联动管,并以其下端与活塞相结合,上端与握把相结合。内管的上部开口仅与握把的进气口连通,而内管的下部开口仅与活塞的进气导气室相通。同时,活塞中的出气导气室与联动管内周面和内管外周面之间的空间相连通,而该空间的上端则与握把处的出气口相连通,而能够让出气导气室中的空气能够经由联动管内周面和内管外周面之间的空间握把的出气口处送出。充气过程如下:活塞是由握把经由联动管操作而在本体内作上、下位移,外界空气则可由进气口经内管进入活塞中的进气导气室中,然后通过出气单向阀口进入本体内,而本体内部的空气则可由活塞上的进气单向阀口或进入出气导气室中,再经过联动管内周面和内管外周面之间的空间由出气口送出。
现有双向充气的手拉气筒存在以下缺陷:
1、进气口和出气口均设置在握把上,故连接待充气设备的连接气管与握把连接,在充气过程中会随握把上下移动,连接气管在上下移动过程中可能会与握把或待充气设备脱离,另外连接气管的随动也会给充气带来困扰。
2、与活塞连接的联动管内还设有中心内管,出气时让活塞内的出气导气室中的空气是经由联动管内周面和内管外周面之间的空间最后从握把的出气口处送出,气流量就比较小,充气效率低。
3、活塞内部结构复杂,活塞内部具有进气导气室及出气导气室,并活塞的上、下表面设置多个单向阀口,不方便活塞的成型。
4、压力表设置在握把上,故压力表会随着握把一起上下运动,不便于观察,并且影响压力表的精度。
5、握把是活动的,握把在包装或取拿过程中,握把会带动活塞相对筒身移动,不方便包装运输气筒,取拿过程也会因握把的移动而显得不方便,还易损坏。
6、握把的拉手部均水平设置,这样在拉动握把时,手臂张开的角度较大,拉动费力。
综上所述,现有双向充气的手拉气筒还可作大量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改良的双向充气的手拉气筒,该手拉气筒的充气效率更高,使用更方便,且简化活塞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布拉沃冲气具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布拉沃冲气具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482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隔膜增压泵的减震构造
- 下一篇:可利用废弃流体能量的容积式流体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