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北斗卫星授时信号的车载设备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48609.8 | 申请日: | 2015-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6755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力;吴茜;程潮刚;王湘;郑文宇;许杰;郭红;王维;张旭;程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7/185 | 分类号: | H04B7/185;G04R2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京大律师事务所11321 | 代理人: | 王凝,金凤 |
地址: | 10005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北斗 卫星 授时 信号 车载 设备 系统 | ||
1.一种基于北斗卫星授时信号的车载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北斗NTP服务器,用于通过其卫星天线接收北斗卫星所发送的授时信号后,根据所述授时信号确定出修正后的时钟信号并输出;
LAIS,通过第一串行总线与所述北斗NTP服务器电连接,用于根据接收的所述修正后的时钟信号,对列车运行状态信息进行检测、监控或诊断;
LKJ,与所述LAIS电连接,用于根据从所述LAIS处获取的修正后的时钟信号,对列车的运行数据进行监控和记录;
ATP设备,对列车进行自动防护,通过第二串行总线与所述LKJ电连接,用于根据从所述LKJ处获取的修正后的时钟信号,对自动防护功能应用的数据进行时间记录及显示人机界面时间信息;
DMS,通过第三串行总线与所述北斗NTP服务器电连接,用于根据接收的所述修正后的时钟信号,对列车进行动态监控;
CIR,通过第四串行总线与所述DMS电连接,用于根据从所述DMS处获取的所述修正后的时钟信号,进行无线通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北斗NTP服务器中,还包括:
原子钟守时装置,用于对预先接收的原子钟的时钟信号进行守时;以及
所述北斗NTP服务器还用于若检测出未接收到北斗卫星授时信号、或者根据北斗卫星授时信号确定出的修正后的时钟信号不满足预设的时间精度时,停止输出根据北斗授时信号确定出的修改后的时钟信号,将原子钟守时装置中被守时的原子钟的时钟信号,作为修正后的时钟信号输出。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供电设备,用于分别为所述北斗NTP服务器、LAIS、LKJ、ATP设备、DMS和CIR供电。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串行总线具体为RS485总线;以及
第二、三、四串行总线都为RS422总线。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卫星天线具体设置于列车顶部之上,并通过RS485总线与位于所述列车内的所述北斗NTP服务器电连接。
6.一种基于北斗卫星授时信号的车载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北斗NTP服务器,用于通过其卫星天线接收北斗卫星所发送的授时信号后,根据所述授时信号确定出修正后的时钟信号并输出;
DMS,通过第一局域网与所述北斗NTP服务器电连接,用于根据接收的所述修正后的时钟信号,对列车进行动态监控;
JRU,通过第二局域网与所述DMS电连接,用于根据从所述DMS处获取的修正后的时钟信号,对列车运行的信息进行记录;
ATP设备,对列车进行自动防护,与所述JRU电连接,用于根据从所述JRU处获取的修正后的时钟信号,对自动防护功能应用的数据进行时间记录及显示人机界面时间信息;
CIR,通过串行总线与所述DMS电连接,用于根据从所述DMS处获取的所述修正后的时钟信号,进行无线通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北斗NTP服务器中,还包括:
原子钟守时装置,用于对预先接收的原子钟的时钟信号进行守时;以及
所述北斗NTP服务器还用于若检测出未接收到北斗卫星授时信号、或者根据北斗卫星授时信号确定出的修正后的时钟信号不满足预设的时间精度时,停止输出根据北斗授时信号确定出的修改后的时钟信号,将原子钟守时装置中被守时的原子钟的时钟信号,作为修正后的时钟信号输出。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供电设备,用于分别为所述北斗NTP服务器、DMS、JRU、ATP设备和CIR供电。
9.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局域网和第二局域网都为符合TCP/IP的局域网;以及
所述串行总线具体为RS422总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4860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