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给排水集成模块及建筑的给排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49010.6 | 申请日: | 2015-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275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彭海辉;陈定球;谢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民筑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17/08 | 分类号: | E04F17/08;E03C1/12;E03C1/122;E03C1/02;E04F17/02;E04B1/94 |
代理公司: | 长沙思创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5 | 代理人: | 肖战胜 |
地址: | 410205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新***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排水 集成 模块 建筑 排水系统 | ||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给排水集成模块包括模块本体和预置管道,所述预置管道预设固定于所述模块本体中,所述预置管道的连接端设置有连接软管。在预置管道的连接端设置有连接软管,能有效地实现预置管道间的对接。如此,在建筑施工中,只需要将给排水集成模块安装于每层楼的预留洞口(如设备井口)中,然后进行上下楼层之间的立管安装,这样即完成了建筑中竖向管道的安装连接工作;相对于传统的楼层上下管道布设而言,预留洞口不需要现浇封堵,即不需要现场支模、现浇混凝土、拆模和养护,直接将给排水集成模块固定在预留洞口即可,而且安装速度非常快,环境污染小,现场组织配件少,组装工作量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领域,具体为一种给排水集成模块和建筑的给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建筑的给排水管道采取沉箱式卫生间或异层排水,将洗脸盆、马桶、地漏的弯头及管道设置于卫生间下沉部位或下一层天花板处。沉箱式卫生间的结构设计复杂,同时回填工作量大,回填区荷载高于其他楼面板,防水做法困难,施工不便。异层排水造成下层空间局部浪费,视觉上不美观,必须进行吊顶处理,一旦发生漏水,将直接污染下层空间。
传统建筑的给排水管道的安装方法为:在楼板上预留管道井所需洞口,将给排水各部件,如弯头、三通、存水弯、横管和立管等在现场组装,之后因隔音、防火等要求需要将洞口封闭,施工中采用吊模现浇封闭。存在现场组织配件多、组装工作量大、支模复杂、漏浆、模具无法拆除、密封性差、噪音污染、更换困难等问题。
传统建筑的排水管道因使用逐渐排水不畅、淤塞,因排水管道检修口在下层天花板处,检修需要到下层进行,并造成破坏下层装饰面、存在污染下层等问题。
传统的给排水设计中,管道多为PVC材质,PVC管材的使用年限,理论上说可以达到50年,但它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难以达到预期寿命。而建筑主体结构,包括楼板、设备井、设备井洞后浇混凝土处的设计使用年限多在50年之上。因此在建筑的使用过程中需要更换老化的管道。传统做法将管道与洞口现浇在一起形成整体,更换必然破坏楼板,修复工程量大且需要湿作业,易生成建筑垃圾,并造成室内污染。
另外,由于给排水管道在安装时难免存在一定的安装误差,很容易引起管道之间难以对准连接的问题,同时若给排水管道安装在狭窄空间时,传统的给排水管道也较难准确对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给排水集成模块,其安装和更换方便、加工简单,且管道之间能方便对接。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的给排水系统,其安装和更换方便、加工简单,且管道之间能方便对接。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给排水集成模块包括模块本体和预置管道,所述预置管道预设固定于所述模块本体中,所述预置管道的连接端设置有连接软管。在本方案中,给排水集成模块将建筑物中的各类管道预制集成到一起并设置在同一个模块本体中,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预制的整体模块,在预置管道的连接端设置有连接软管,能有效地实现预置管道间的对接。如此,在建筑施工中,只需要将给排水集成模块安装于每层楼的预留洞口(如设备井口)中,然后进行上下楼层之间的立管安装,这样即完成了建筑中管道的安装连接工作。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模块本体包括至少一个侧壁,侧壁围合构成筒形框体,所述预置管道设置于所述筒形框体中,所述预置管道与所述筒形框体之间设置有填充材料。在本方案中,给排水集成模块将建筑物中的各类管道预制集成到一起并设置在同一个筒形框体中,然后再在管道与框体之间填制填充材料。相对于传统的楼层上下管道布设而言,因给排水集成模块本身已经填充密封,预留洞口不需要现浇封堵,即不需要现场支模、现浇混凝土、拆模和养护,直接将给排水集成模块固定在预留洞口即可,而且安装速度非常快、环境污染小、现场组织配件少,组装工作量小;另外,管道或者给排水集成模块老化后,也可以很方便的更换,不需要破坏楼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民筑友有限公司,未经中民筑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1490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可回收垃圾通道和不可回收垃圾通道的高层建筑
- 下一篇:低密度隔音板